【反服貿 第5日】
在不同的媒體報道中,台灣立法院內外數萬名大學生身上浮現出天使和惡魔兩個截然相反的形象。但絕大部份客觀的評論者都會承認,這樣一群憑藉熱血挺身而出的年輕人組織有序、目前仍算是相對團結。這,就不能不提到學運指揮中心的出色協調。
林飛帆,25歲,因學運經驗豐富、在社運中掌控流程,而一貫被稱為「文將」;陳為廷,23歲,因在社運中常常帶頭向前,而被稱為「武將」。文武二將同時也是此次運動的兩個總指揮,台灣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黃國昌與他們一早結識,他評價說林個性成熟穩重,能整合大家的意見,陳為廷敢言敢衝,善於激勵人心,「兩人個性不同,但都是天生的領袖人物」!
林飛帆有魅力 陳為廷總指揮
而一名學生成員則表示,林飛帆在以往多次社會運動中都有現場行動經驗,本身有個人魅力與號召力,對現場情勢判斷都算精準;陳為廷則是曝光率較高,大家對陳的聲音與人比較有印象與共鳴,通常會希望陳是屬於現場主持,同時作為決策小組與參與學生、現場民眾的溝通管道。林飛帆負責總指揮部份,必須隨時注意場內外情況,但又怕林負擔太重,現場溝通就交由陳來做。
不過隨着運動規模越來越大,為準備長期應戰,學生們也逐漸成立了一個大約有20名成員的決策小組,分別負責物資組、糾察組、醫療救護組、清潔組、媒體組、充電組(為示威者電子產品充電)、法律組及主持組等,權責之明確、清晰與本港前年「學民思潮」佔領政總時不遑多讓。因議場內通訊差,外部也有團體隨時幫忙掌握情報,因此若遇到重大狀況,決策小組就會集合開會討論。雖然人數眾多,但大家因為有共同理想,意見不至於太分歧,很快都能凝聚共識。更難為可貴的是,成員的意見都能得到充份表達,溝通討論後再形成決策,並非都是陳、林主導。
立院內外跑腿傳「口信」
指揮中心強健有力,也少不了學生們的鼎力配合。佔領立法院的頭一天,因為立法院內外被警方分隔,院內人數又太多,導致手機訊號癱瘓,立法院內外一度需要通過「口信」來互相溝通。具體方案是,立法院內的學生得到指令後,由窗口向接應學生傳達訊息,再由接應者跑到外場傳達,可謂十分辛苦。直到昨天外界支援了無線電對講機後,通訊情況才得以改善。
此外,還有更多自願前來幫忙的團隊為這場佔領行動奉獻力量。例如當現場網絡訊號微弱時,來自「g0v零時政府」的志願者特地租用專業器材,向全球直播立法院內的實況。
台灣《蘋果日報》
陳為廷小檔案
年齡:23歲
籍貫:苗栗
封號:武將
家庭:幼年父母雙亡,由舅舅收養
過往經歷:
‧清大基進筆記(學生刊物)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成員
‧參與華隆紡織苗栗頭份廠罷工
‧參與苗栗大埔農運 (曾用鞋子砸苗栗縣長劉政鴻頭部)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林飛帆小檔案
年齡:25歲
籍貫:台南
封號:文將
過往經歷:
‧台大研究生協會會長
‧ECFA學生監督聯盟召集人
‧兩岸協議監督聯盟世代正義小組成員
‧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成員
‧野草莓學運成員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召集人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名人有話說
藝人杜汶澤
「出賣國民黨的,多數是國民黨員,正如出賣香港民主的,多數會是香港人。」
作家九把刀
「一個國家甚麼時候會墜落?……那會是被權貴掏空一切之後嗎?當然不是!而是,被人民遺棄的時候。今天不是那一天。我們沒放棄。人民的團結,就是國家的萬能藥!」
詞人許常德
「以前沒服貿,台灣也很強啊。如果下一步是只顧無能無力的眼前,不顧下一代的話,就換掉無能的政府,為何要走險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