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壞習慣,例如咬手指、咬嘴皮和抖腿等,當中有些無傷大雅,但有些可能會影響別人,甚至傷害自己。
其實壞習慣是怎樣養成的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指出,壞習慣有兩大成因,包括「反覆動作」(Repetition)和「正面強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反覆動作」是指不斷重複相同動作,久而久之會變成習慣。至於「正面強化」則是指,人透過這些壞習慣獲得短暫的快感,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像上癮般停不下來。
臨床心理學家陳皓宜指,壞習慣如咬手指,通常與焦慮有關。「當一個人焦慮時,可能他會透過一些行為,嘗試降低焦慮的感覺。」
有外國網站便介紹四個步驟戒掉壞習慣,以咬手指為例,首先寫下這個希望戒掉的壞習慣,然後再找出在甚麼情況下,你會有此行為和改善方法,寫在壞習慣下面。
第三步是找出較健康的方法取代壞習慣,譬如要戒掉咬手指的習慣,可選擇拿紅蘿蔔、芹菜和青瓜等蔬菜來咀嚼。反覆動作會形成新習慣,慢慢就會取代咬手指。最後是告訴身邊朋友,讓他們隨時作督促,犯規時「打手板」作懲罰。
陳皓宜稱,這方法較表面化;對一些狀況輕微的壞習慣也許有效,但應針對壞習慣的成因作根治,「對於情緒問題該對症下藥,長遠來說才有效,要不然戒掉了這個壞習慣,可能用另一個壞習慣去處理情緒問題」,如果真的想戒掉壞習慣,最好還是諮詢專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