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專欄:(悠遊芊陌)激烈的姓名 - 蕭煒春

親子專欄:(悠遊芊陌)激烈的姓名 - 蕭煒春

有位來港作交換生的法國學生,初來埗到即在科技大學海邊誤踩海膽,痛苦的經歷成為了他心目中香港的印象,於是到入境處申領身份證時,索性替自己取名Fierce Urchin,google translate變成「激烈的海膽」。中國人取名一般很講究,較少以這種奇特的聯想入名。記憶中以海洋生物作為名字的,還有一個羅海星。據說其父即《新晚報》前總編輯羅孚因為對香港仔海景着迷,特意為兒子取名羅海鮮,及後才易名為海星。與「激烈的海膽」可算如出一轍。

張愛玲形容為人取名是一種輕便的、小規模的創造。因為名字代表一種需要,譬如窮人就叫「阿富」,而名字是與個人外貌品性打成一片,形成整個的印象。對此實在萬二分認同。我家孩子取名為「悠」,原因是兩公婆當年均從事日夜顛倒的傳媒工作,天天為趕死線弄得筋疲力竭,好希望女兒將來可以過些優哉悠哉的生活。估不到她真的就與名字打成一片,成了一個不折不扣、做人做事永遠悠悠閒的慢郎中。至於小芊,可以是唐詩中的春草芊芊、杏花初盛草芊芊、宋詞中的雨過草芊芊,都是形容草木茂盛,尤其經歷嚴冬暴雨,小草尤顯嫩綠。十分配合她體弱多病卻又永不言敗的旺盛鬥志。
古人改名更為講究。孩子出生可改小名,例如阿斗之類。長大以後則以大名冠之,例如單名一個禪字。從前人們講禮數,初遇時總會「請教大名?」近代中國進入革命年代,名字更是起了巨大變化。在那個火紅年代,父母連改名都怕惹禍,於是大批的「小兵」出現了、無數的「前進」一起下鄉、大量的「衞東」在田間玩耍;至於以往封建的名字,例如邦彥、念修等,就因為不要修正主義等理由,紛紛改成向東、仰東等。好長的一段長間內,內地人改名的金戈之氣大盛,以戰、兵、等為名,也為數不少,譬如把文質彬彬的宋彬彬變成宋要武。一時之間,舉國上下均好勇鬥狠得很。
替子女命名,其實可以毋須負託任何宏志,只要好聽、獨特便何。正因為不希望流俗,父母們都精挑細選一些不常見的用字,打開一班同學的名冊,總會發現好幾個銃、叡、颻 、湜、凭。現在大家都知道昕、忻、炘、盺是跟恩字同音的,於是乎又變成一個年級中,至少會有十個八個昕炘同學。
很多人以為我的名字是筆名,主要因為組合奇特,男不男、女不女的。雖不如「柴鳳英」、「茅以儉」般,在名字中隱含一個蠢蠢欲動的故事,其由來也有一個說法。父母讀書不多,生怕子女因為改壞名而毁了一生,所以兄弟姐妹的名字都是經由風水師挑選。師傅說出我五行欠火,名字中需加進一個「火」字,加上在春天出生,於是造就出一個光明的春天。雖然經常被誤作是蕭先生,我可也從未動過改名的念頭。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名字應該也屬於與「我」不能分割的一部份了。

作者:蕭煒春
傳媒人、兩女之母。徘徊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終日嘔心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