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洗碗工請人難,洗碗工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最近連地產商信和集團也加入戰團。兩位高學歷後生女──鄧恩兒(Michelle)與時景怡(Ann),半年前開設洗碗工場。她們欠缺如大集團的資金,因此除了搬搬抬抬送碗碟外,更要落手洗,「咁樣先知,點洗出嚟會最靚!」昔日的OL,如今穿上圍裙,為客戶洗洗刷刷。
記者:潘婉玲
洗碗一向被視為厭惡性工作,兩位有學識、有資本的後生女,卻偏躲進工場,天天聞着廚餘的「酸餿」味,似乎有點自虐!「個idea係佢諗先㗎!」Michelle笑看身旁的拍檔Ann,「知道會辛苦,但唔知會咁辛苦」。
不覺得屈就
工作地點由現代化的數碼港變成老舊的火炭工業區,粗重工夫一肩挑。訪問當天,Ann跟員工蹲在洗碗機旁,說着記者聽不懂的術語,「𠵱家要我拆開再砌返都得」。今天說來得意,開業初期實挫折連連。請人難、又得兼任運輸,親自把洗淨的碗碟送回給客戶,「第一次推板車,喺條街中間塌晒落嚟,成街都係,又要執返去工場洗!」
英國名校伯明翰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Ann和留學加拿大,主修經濟的Michelle原從市場推廣,相識逾十年,半年前,合資過百萬,由同事變成生意夥伴。
二、三千呎的工場,一部大型洗碗機,6名工人,每天朝九晚七工作,處理逾萬碗碟。Ann在家不做家務,當老闆卻要紆尊降貴,除了運輸,偶爾也兼任洗碗。你說她屈就?當事人卻不以為然,2008年,Ann曾與友合夥開cafe,3年後不歡而散,「嗰時做緊嘢,投資咗自己無打理,力不到不為財嘛!」
從天之驕女變身「洗碗阿姐」,家人雖沒反對,卻也愛莫能助,Ann說:「我媽年紀較大,佢話『你唔好諗我會幫到你!』」
要提防卧底
全港大大小小的洗碗工場現有數十間,同業競爭越趨激烈。Ann坦言,除面對同行割價頂爛市,更要提防卧底。
洗碗工場負責人以男性居多,二人揚言,期望以女性細心和過往工作經驗殺出一條血路。「唔係洗完就算咁簡單,會幫個客做埋marketing」。
工場有近20個客戶,包括連鎖西餐廳,快將達收支平衡,Michelle期望於年底增設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