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霓虹代表香港的繁榮,西九文化區的視覺文化博物館M+,舉辦名為「NEONSIGNS.HK探索霓虹」網上展覽,向公眾展示這些膾炙人口的霓虹招牌。主辦單位邀請公眾將收藏的霓虹照片上載至網頁,集合成一幅屬於港人的「霓虹地圖」,將香港的繁華永久保存。
光管由人手加熱屈曲
網頁收藏不少具標誌性的霓虹招牌照片,包括70年代彌敦道妙麗中心的孔雀形霓虹;被博物館收為館藏、已拆卸的觀塘雞記麻雀館的雞形霓虹,以及西營盤森美餐廳的牛形霓虹。
策展人陳伯康指,霓虹近年被較光亮省電的LED燈取代。他指,舊有的霓虹光管全經人手加熱,再屈曲成不同圖案,「這些手工都有靈魂」。他邀請公眾將收藏的霓虹照片及故事,透過Instagram或電郵上載至網頁,最後會集結成「霓虹地圖」。主辦單位又邀請學者及藝術家舉辦講座和巴士夜遊等活動。
主辦單位昨天請來現年75歲、入行56年的霓虹燈師傅劉穩。他指,最深刻是七十年代時,製作全東南亞最大型的樂聲牌招牌,足足要30多個師傅,用了大半年時間才完成。探索霓虹展覽網址: http://www.neonsigns.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