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阻止國民黨強行通過兩岸服務業開放協議,已經超過36小時,行文之際仍未知警察是否已成功用武力清場。學生佔領行動起初數目約200人左右,後增至500人,呢種佔領行動參與者唔需要太多,但圍觀、到場聲援、傳播訊息,轉發分享YouTube就一定要夠多,如此方能發揮政治槓桿作用,掀起更大規模嘅反服務業協議運動。
大部份激進行動、絕食及公民抗命行動之起點,並不是要幾千以至幾萬人參與,甘地絕食一個就足夠,反國教一樣由幾個學生絕食,重點係要令行動贏得民心。用激進行動贏民心殊不容易,因行動本身有挑戰性,尤其對中產專業階層而言,行動正當性當然不止於是否出師有名,還要能連結各階層利益。
兩地抗爭行動互相啟發
今次行動從佔領者到聲援支持者,都提到以香港處境作為參考,即台灣藝人「雞排妺」嗰張banner:「昨日西藏、今日香港、明日台灣」。近年北京對香港態度越來越強硬,干預之手已去到唔多介意旁人點睇,好似邵善波日前關於西環嘅一番言論,正好反映出呢種心態,將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掉落垃圾桶。
台灣人一直在觀察香港近兩年政局變化,對梁振英當選後,種種對媒體操控動作看在眼裏,香港反國教運動牽動台灣社運及學生情緒,台灣學生反旺旺集團媒體巨獸運動,一樣反映出對共產黨之手伸入台灣傳媒嘅憂慮。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正好兜巴摑了過去一直認為可以在香港硬嚟之極左路線,破壞香港高度自治係有後果,會產生「外溢」效應,影響台灣民情、學運及社運。
一般台灣人對學生佔領立法院取態,至今仍係正面,聲援者不少,而民調亦顯示大多數反對國民黨夾硬嚟。而台灣學生行動,又會對香港產生「今日台灣、明日香港」嘅影響,即係當政權硬上馬時,民眾可採取直接行動反抗,在關鍵時刻阻止,台灣學生佔領行動也牽動香港人思考佔中行動,台灣行動啟示在於佔領行動唔需要幾千上萬人,但要有數以萬計群眾由早至晚來聲援、圍觀及保護佔領者,真正願意公民抗命者,猶如真正絕食者,根本唔需要多。
大家試想想,當北京如果真係好似鄭耀棠、羅范所言,要百分百安全系數,篤定當選,方案出來違反香港主流民情時,夾硬嚟,任何情況之下都會導致抗爭行動出現,無論係佔中、佔金鐘、定係佔領議會,或者根本可能都唔關佔中三子吹唔吹雞事,只要北京拍板推出一個篤定由自己友當選之方案,你話香港人會否袖手旁觀激烈抗爭行動?從理性角度評估,唔係靠估,佔中行動係會發生嘅,關鍵在於是否擴大、升呢、觸動更多人聲援、圍觀、造勢,各式各樣參與,產生政治槓桿效應,最終將取決於民情是否認為香港人「被特區政府及北京胡混」。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同樣今日台灣,也可以是明日香港。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