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都市人經常手機、平板電腦不離手,要慎防黃斑視細胞提早受損,誘發視網膜黃斑病變。浸大中醫藥學院最新研究顯示,黃斑病變患者呈年輕化趨勢,或與常用智能產品有關。整體有接近八成病人接受中藥治療後,有效控制病情。
常用手機損視細胞
該院負責今次研究的醫師劉鑫表示,在中醫學角度,黃斑屬脾,出現病變反映脾、心臟腑功能失調,致脾氣虛弱,長遠導致水濕停聚眼內,形成黃斑水腫。另外,精血不足也致絡脈瘀阻,黃斑萎縮及變形。
研究分析2011年至今,74名有關病人的治療情況,年齡介乎5至87歲。若撇除患先天黃斑病變的5歲病童,最年輕患者僅16歲。病人趨年輕或與常用手機、電腦,螢幕刺眼的光線傷害黃斑視細胞有關。
病人出現症狀,包括黃斑出血、水腫及萎縮等。治療期由一周至八個月。近八成人接受中藥治療後,視力有改善、水腫及出血範圍有減少。劉醫師強調,辨證治療因人而異,一般使用健脾化濕、涼血散瘀、祛瘀散結等處方。具健脾益氣的中藥如𤏸芪、西洋參;止血散瘀的三七粉等均為常用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