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戀愛與選妃 - 林夕

自由戀愛與選妃 - 林夕

在機艙內看竹慶本樂仁波切的《叛逆的佛陀》,看得異常斷續,幾乎每句都讓我停頓下來,光看序文,叫《生而自由》,便叫人胡思亂想,直到不那麼和理非非地想入非非。
「《叛逆的佛陀》是一次對於什麼是自由以及如何得到自由的探索。雖然我們有權投票選擇政治領袖、自由戀愛、選擇要信什麼教、什麼神、迷哪一位偶像,但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並不真正感到自由。」
什麼?有權投票選擇領袖?我們?作者少時已寓居美國,此書也是台灣翻譯版,這「我們」其實說得自然尋常,但就這一個「我們」,就顯得我們這裏大多數人都成了普世中的孤兒的感覺。僅僅這一句,不知道「我們」將來還能不能讓此書在光天化日下出版了。
身處正常世界,揀個人來愛,與揀個人來代決策,本質上該沒什麼分別,我愛誰選誰。但我們市情異常,選愛人,從茫茫人海裏選,一時選不上眼,那顆心失落得自由自在。領袖嘛,就如光緒皇帝選后,慈禧先選好了候選佳麗,然後再讓光緒把大位交給她的親家。我們將有的領袖選擇權,不過就是如此的逼婚,盲婚啞嫁還不知道是對象是誰,有個冒險性的懸念,還不是最壞的情況。
「我們大多數人並不真正感到自由」?不,許多人並不覺得,他們只要有選擇今晚吃什麼的自由,迷哪一位偶像的自由,就覺得幸福滿滿,叛逆的都是尋釁滋事者。直到有天,你迷都教授還可以,迷別的偶像,恐怕不能光明正大地迷,連偶像的名字都不能在線上搜尋出來。
才下飛機,尋回那幾天看什麼媒體什麼資訊的自由,就有奴隸說,選妃,當然要百分百安全,不可能讓珍妃選上,連出來候一候選當個花瓶都不行。自由選擇領袖跟自由戀愛自由信教,能放在一起這種幸福可不是必然的,沒有兩千多年前佛陀那種反抗建制的叛逆精神,想安安樂樂等代理人來幫我們爭取權益,最終代理人只會把我們的權益都一併袋進口袋,成為他們的私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