暉灑自如:此情不再,還是再續未了緣? - 周光暉

暉灑自如:
此情不再,還是再續未了緣? - 周光暉

這幀照片是2001年由梁振英以香港專業聯盟主席身份帶隊訪問上海時,由當時的上海市委書記黃菊接見時拍的,可說是歷史珍藏。照片是我過年前整理辦公室積壓廿多年的文件時發現的,給我無限的回憶及感慨。
每次看到這幀照片都搖頭嘆息地對自己說:「為甚麼此情不再」,我亦問自己十多年來香港究竟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原因是照片中每位來自不同專業界別有代表性的精英都面帶真誠笑容,來去匆匆四天旅程,團友們對其他專業界及在上海的對口認識加深,亦創造了專業界一股新的凝聚力。但這班精英現在已分流為三類:建制派、泛民主派及已淡出政界、專業界或社會事務的。
當年這班人都是他們所屬專業團體的前會長、會長或副會長,包括大律師公會的陳景生、余若薇、梁家傑,律師會會長周永健及現任律政司司長袁國強,當年袁司長是同行中最年輕的一位。
我清楚記得當年夜遊黃浦江時,兩位煙民在船頭,由上船傾到落船,醫學界的勞永樂及陳建強,測量界的梁振英及劉炳章,規劃界的劉秀成及林筱魯,工程界的陸宏廣,而會計界則由黃德偉(Alvin)及本人作代表。

舊地重遊,課題仍是一國兩制及普選

這班來自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如轉型為一個立法會團隊或問責官員團隊的話,可以是一個夢寐以求的多功能dream team,當年這班人都是專業成份比政見強的,可是經過多年各奔前程,建制派及民主派的分歧產生了原則性的兩極化。
前兩次政改,一次原地踏步,而對上一次循序漸進地分別斬件把立法會及選舉委員會進一步擴大及2017年普選特首,訂下不同的時間表及路線圖。三個月來政府亦為2017年普選特首的執行方法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如何改革進行諮詢。
近期討論得熱烘烘的是政府邀請全體立法會議員4月份到上海作進一步意見交流,這令我聯想到13年前由同一位領隊梁振英帶隊的交流團,與今次交流團的心情及難度會大大不同。
13年前的團友都是帶着喜悅的心情去認識上海這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與巴黎及紐約平起平坐的國際大都會及改革開放後的重點城市,有團員甚至是第一次到上海,有的更是在上海出生而於童年移居香港的。
今次的團友會帶着不同政見、訴求及心情去探討在他們份內應爭取的事,如果爭取失敗,過不到立法會三分二門檻的話便原地踏步,成功的話便離不開求同存異,把特首候選人提名的程序理順後,一人一票在2017年普選特首!
我對這次政改的成功率不太樂觀,因為在立法會要跨過三分之二的門檻實在很高,因此原地踏步的成數相對會高於百分之五十。如果成敗是聚焦於立法會一眾議員手上的話,那麼為求盡責、盡力,撥點時間到其他地方交換意見,甚至透過談判交換條件,都是應該考慮去做的。就算反過來談不攏的話,又唔使打一身,事情又不會變得更壞,我覺得是沒有downside的。
每天見到立法會上海一行的報道,便回想到2001年專業聯盟上海之行,因而決定把這幀具歷史價值的照片與大家分享。今次上海之行有幾多人去?幾多人唔去?交談結果如何又是另一次的time will tell!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