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奧運會,締造香港電視史上歷史性的一刻,首個訪問奪得首面奧運金牌的風之后李麗珊,那個主持是顧紀筠。今天,顧紀筠已不再是合約藝員,2003年下嫁全球最大互聯網科技製造商──思科系統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仕偉後,翌年便退下火線,沉醉在從小嚮往的珠寶首飾世界,連佛珠也用珍珠繫成。闊太們愛買現成或找珠寶藝術家訂做首飾,顧紀筠就喜歡買一粒一粒的珠寶,自己設計心水首飾,戴它們出席公開場合,不擔心出現撞款引起的尷尬場面。
記者:黃碧珊
攝影:劉永發
出生後住木屋,父親做鞋廠生意致富,10歲前也住過麥當勞道,可以找裁縫訂製衣服,並且出入有車接送。可惜11歲那年,父親股票及生意失敗,一家搬去田灣邨居住,看見父親借酒澆愁,12歲已許下長大後買樓給父母的承諾。為家人置業的諾言前,顧紀筠也有自己的願望,「姑姐們是典型的上海太太,每次來打麻雀,都配搭好整套頸鏈、耳環、手鐲及戒指首飾,穿得好優雅,並且每次也不同,耳濡目染下便有做女人一定要有首飾這概念。」
16歲做珠寶銷售員
中五畢業後,16歲進入珠寶批發行做銷售員,「客人每次穿好一條珠鏈,多出來的珍珠便送給我,幾個月已足夠穿起一條手鏈,是我首件擁有的首飾。」買樓就要靠自己,凌晨4時起身到電視台做節目,上午9時半回珠寶公司工作,晚上到百貨公司開設的首飾櫃位巡舖,回到家梳洗後已是晚上11、12點,每天工作接近廿小時,22歲已經買了一間位於荷李活道約四百呎的屋給家人。
這種艱苦生活一直維持至30歲,其間所賺的錢便買樓及首飾,「沒有時間花錢及留意股市,買樓夠穩陣,買首飾就自己喜歡。」為了珠寶,將周末僅餘的工餘時間去大一設計學院讀珠寶櫥窗設計,其後還放棄成為香港最多騷藝人的工作,跑到美國修讀半年珠寶鑑證課程。
母親知道她喜歡首飾,30多年前送了一片玉吊墜給顧紀筠,「母親經常笑說要我將一粒石變成耳環,我便將這吊墜配上碎鑽及改裝,成為一件四用的首飾。」這是顧紀筠約廿歲時,首件自己設計的首飾,記者看見上面鑲滿逾半百粒碎鑽,驚訝當年顧紀筠的財力,她笑說還可以吧。
曾經於珠寶行工作,又到美國考取珠寶鑑證資格,多年來經相熟批發商買下不少寶石,「自己識設計,很少買古董首飾,因為古董的鑲工是舊工藝,而且經過多年使用,較容易鬆脫,如果遺失寶石,復修有一定困難。」
在珠寶公司購買首飾會提供盒用來收藏,自己設計每個步驟也很原始,「畫簡單的圖給相熟的香港珠寶師傅替我做首飾,從前會訂製絨袋用來裝珠寶,近年則將絨袋送給不同朋友。」
大騷私伙過五千萬
近30年,從直徑只有7毫米的珍珠,收藏至珍珠直徑約17毫米、鑽石逾6卡的各類珠寶,多年來出動私伙首飾主持電視節目,2004年台慶的兩套總值更逾5,000萬元,問以108粒直徑逾10毫米的珍珠鏈來念佛的顧紀筠收藏有多少珠寶,「從沒有系統地計算過,我也不知有多少。」說要花點時間整理一下,計算要訂做多少個袋子來收藏珠寶,原因是銀行保險箱空間有限,如果袋外具放相片的透明膠位,便可方便找出所需珠寶。
在保險箱中有件是顧紀筠從來沒有配戴過,那是顧母離世前獲女兒送贈的最後一份禮品,「當年我擔任仁濟司儀,台上有翡翠頸鏈拍賣,我不顧司儀身份也加入競投,結果以38萬元投得。母親當年2月檢查出有胰臟癌要住醫院,有天我帶她去珠寶店取頸鏈並送給她,她揀了另一隻更貴的玉鐲,即場戴上後不停說好靚,那一刻我覺得她是住醫院多個月來最開心的一天。」2002年11月顧母病逝,那隻對顧紀筠圈口過大的玉鐲成了最具紀念價值的首飾。
首度設計陀飛輪 公開拍賣
顧紀筠去年與香港陀飛輪品牌萬希泉合作設計女裝陀飛輪手錶,錶面刻有顧紀筠自家設計品牌──KuTour。顧紀筠說:「從設計至完成首隻手錶,大約用了8個月。」其中一款「Tweed隨意」以Chanel經典的Tweed軟呢格紋圖案為靈感,用黑寶石、白鑽及灰鑽穿梭鑲嵌交織成格紋圖案,其外圓內方形態也包含顧紀筠篤信的佛教道理。
1962年9月1日,是香港史上最具破壞力的颱風溫黛吹襲香港的日子,顧紀筠正於當天出生,家人用「紀筠」即「紀溫」的諧音來紀念溫黛。
「Typhoon颱風」這隻錶亦以溫黛吹襲香港時的位置及等壓線構成,代表陸地的地方以黃鑽鑲嵌。身為手錶總設計師的顧紀筠擁有每款的首隻原型錶,編號為「000」,還特製一隻以罕有粉鑽代替原有的黃鑽「Typhoon颱風」特別版作私人收藏及配戴,這獨一無二的一隻編號是「P1」。
很多珠寶設計師窮一生也沒有作品可登上拍賣場,顧紀筠首個手錶設計已走到別人渴求的位置,「可能因手錶在香港製造,並具香港故事,所以被挑選到拍賣場。」於溫黛襲港時出世的顧紀筠說。
保利香港2014年春季拍賣
香港預展日期:4月4日至7日
拍賣日期:4月6日至7日
地點:香港君悅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