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看到台灣青年朋友上載的圖片,再加上斗大的標題「群眾圍堵立法院! 學生攻佔議場主席台!」已然熱血沸騰,雖還沒搞清楚「反服貿」到底是甚麼一回事。及後,相關消息在網上廣泛報道,瀏覽過後,原來如此。
事件緣起就是因應ECFA(台版「CEPA」)而生的中台雙邊服務貿易協議(服貿)。根據「服貿」協議,台灣政府將大舉開放內地資金在台灣投資的限制,而放寬項目多達64種,其中包括醫療、電訊、運輸、出版等多個行業,也就是說,與民生所需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總有落入這份清單的機會。事實上,自2009年開始,相關措施已然分階段執行,而這幾年來已陸續開放了47項,整體佔比逾 2/3,另有17項是新增項目。
台灣社會的憂慮,無非就是內地從此可以大模廝樣進行經濟滲透,並透過對社會民生的掣肘,為彼岸領導人朝思暮想的國家大業埋種。再者一旦「服貿」全面推展,必然會對當地中小企帶來極大衝擊,小店又怎敵財雄勢大跨海而來的財團?至於開放內地市場的條款同樣未能惠及台灣一般商家,如此「不對等」的協議又怎教人民安心。惟叫社會更譁然的是,這份影響至深的協議框架原來早在去年6月,在藍綠兩營皆不知詳情、且未經業界諮詢的情況下已在上海就緒。
其後立法院朝野為此協商決定,服貿協議需再經立法院逐條審查、並以逐條表決形式通過方可生效,此外雙方亦同意不得將整份協議「打包」表決,其間會另行安排民間公聽會廣納意見。然而,在早前的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上,會議主席、國民黨的張慶忠卻在一片混亂中,搶下麥克風,然後用30秒的時間一口氣宣佈會議議決:「出席人數52人,已達法定人數,開會,進行討論事項,海峽兩岸服貿協議已逾三個月期限,依法視為已經審查,送院會存查,散會。」這才是名副其實的秒殺,較諸曾主席的剪布更利落,比大石更能砸死蟹,皆因在立法院內席次不及的綠營欲阻亦乏術,此舉亦變相推翻兩黨「逐項審查」共識。
與其靠佔中 不如自己動手
台灣民眾看在眼裏,怎會忍氣吞聲,逆來就範,他們才犯不着搞甚麼鬼簽名活動、發意見書,網上聲討,連遊行示威也省了,而是「出去就郁」!為了不公不義的施政和議決,佢哋就係可以去到好盡,所以既圍堵了立法院,更突破封鎖佔領了議事堂,而當中絕大部份的都是學生。書生和學生,港人和台民,這就是分別。
說實話,在這人心激盪的場境下,賁張的血脈卻又驟冷,只因想起這岸的泛民,時到今日卻還在串演那不痛不癢,最緊要係不傷身的絕食騷。16個人無時限接力「不進食」又有幾危害健康?!若是,宣明會該要馬上取消饑饉三十的活動,另外亦要詳細體檢有位「慢必」議員,因為去年他已為爭普選且獨自進行了238小時的絕食行動,其身體構造只怕異於常人,或只是其他民主派議員。
當然還有那批「和理非非」,自縛雙手,仍一直在商討的佔中主事人……其實對自己身處社會的承擔,對自己生活的追求,又豈能假手於人,自身利益又怎可交託「代理人」,要抗爭、要捍衞、要安居、要樂業、還是自己動手吧!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