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發佈了關於台灣問題的最新調查結果,一如以往,反對台獨的民意仍佔大多數。可是另一邊廂,接近六成18-29歲受訪者支持台獨,與其他年齡組別大相逕庭,實在不能忽視當中的訊息。
基本上,整個調查的重點有兩項,就是「贊成台灣獨立比率」及「兩岸統一信心比率」,整體來說,贊成台獨的有29%,反對台獨的則達58%,跟過往差不多。但在年輕人組群(18-29歲)之中,贊成台獨的高達58%,而反對台獨則有36%,比率跟整合後的數據完全背馳。而「兩岸統一信心比率」跟過往差不多,除了50歲或以上的年齡組別,其他年齡層對兩岸統一根本沒甚信心,年輕人組別沒信心的比率更高達80%。由此可見,年輕人對統獨問題的立場已經跟上一代差距甚遠,越來越接近「獨」的一方。
當中是甚麼原因導致這個現象?跟台灣所面對的原因一樣,就是中國因素。統獨議題一直為台灣問題的主軸,不論是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美麗島事件,以至民主化後,台海危機,及現時國民黨、民進黨的兩黨抗衡狀態,均離不開統獨問題。自民主化後,台灣人支持獨立的比率急增,這有兩大原因,一是本土意識興起,二則是中國這個強鄰冒起,深化台灣人的抗拒感。放在香港這個例子中,兩個原因同樣適用。故此香港新生代的民意取向,亦可能由這兩個原因直接影響和主導。
而老一輩的人,飽受美好中國想像、民主回歸及八九六四等國族事件洗禮,自然統獨立場跟這一代人不太相同。老一輩香港人即使支持民主,也會反對台獨,對CEPA這類中國主導的經濟計劃無甚負面感覺。例如早十年前,民主派仍會在立法會支持「反對台獨」的議案,支持和歡迎CEPA、自由行等「中央送大禮」。當然新生代亦曾為「大中華膠」,香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達至歷來最巔𥧌的狀態,直至同年發生的毒奶事件打後才逐步回落,5年內就跌至歷史新低。
香港本來是一個給台灣參考的示範單位,希望實現和平統一,實行中國台灣一國兩制。然而,香港近年來的各種自由環境受到中國極大的威脅,在經濟上則逐步靠攏大陸,香港不論在制度上,還是經濟上都失去主體,形勢非常險峻。台灣人自然一一將這些事件放在眼內,日前出現的佔領立法院運動,就是對中國威脅的一個強大反撲。同樣地,筆者相信香港亦有機會出現這類運動,只是取決於民主派能否在運動中「少說話,多做事」,少點互相攻伐,多點凝聚民意,令運動能吸納更多支持者。
當然,我們必定可以預見左派會借今次調查的結果,再次上綱上線攻擊港大民調不中立。無論如何,港大民調在今次調查中仍扮演在「國王的新衣」中的那位誠實的小朋友,朝野各派實在不得忽略這次的調查結果及當中的含意。
莫鍶軒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