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近百年歷史的黃大仙祠,隨着歷史變遷,由初時的小竹棚擴建成現時規模,道長也由父傳子改為公開招聘。董事柯偉順更指,近年申請「入道」者越見年輕,不少30歲男士申請做道長,未來更不排除招聘女道長。目前祠內最年輕道長只有22歲,是一名大學生。
記者:伍雅謙
今年22歲的陳道長,已成為道長兩年。他在2012年以20歲之齡入道,是現時祠內最年輕的道長。陳家三代都是道長,兄長也在2010年23歲時入道。陳自小受家人薰陶接觸道教,現於本港一所大學就讀,但昨日因應付校內試未能出席訪問。
06年起公開招聘
黃大仙祠道長不禁婚配,不用定期返廟,道長各有正職,以義務方式為祠內主持儀式。以往要成為道長,只能父傳子,故又名父子廟。其後因子息有限,慢慢發展由兄弟或朋友介紹入道,至06年改為公開招聘,道長數目在10年間由200多名增至現時300餘名。
要做道長,只需年滿18歲的男性便可。但需經過面試及背景審查,候選者要在「經懺科儀文化班」學習道家儀式包括唱經及敲魚等,考試合格後再面試。「仲嚴格過入馬會」,董事柯偉順指,他有兩名兄長便因考試「肥佬」與道長無緣。不過,道長招聘非每年舉行,過往只舉辦了五屆,第六屆約24名「候選道長」正接受訓練。柯又指現時越來越多年輕人對入道感興趣,以30餘歲男士最多,不排除未來會招聘女道長。
84歲的勞劍鋒則是祠內最老資格的道長,人稱「老道」。入道61年的他,父親是祠內第一代道長。他看着黃大仙祠由10多人的宗教聚會發展至今,「改變好大,一儲到錢就起一個廟,慢慢變成咁」。但老道最深刻的,卻是05年參加祠內舉辦的課堂,「可以學識所有道教嘅嘢」。
去年嗇色園將「香港黃大仙信俗」申請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暫未有結果。黃大仙祠本月22日起到6月7日,會舉辦四場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