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珠澳大橋將於2016年通車,政府擬在人工島口岸興建商業城,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逾6,000萬元作規劃及工程研究,料提供數百萬平方呎的商業零售樓面面積,甚至建酒店吸引遊客,但未必能趕及通車時落成。
發展局會對人工島口岸的上蓋及地下空間進行研究,為期兩年,故2016年通車時未必能趕及落成。至於規模,發展局稱商用樓面面積至少數百萬方呎,但有待詳細設計和財務可行性,同時以不影響過關設施為前提。
發展局為西貢、深井的兩個污水處理廠和鑽石山的食水及海水配水庫,申請撥款1.258億元,展開搬遷至鄰近岩洞的可行性研究,例如土地勘探、未來土地規劃用途等。
申6億搬沙田污水廠
至於佔地28公頃的沙田污水處理廠,當局申請撥款6.37億元進行搬遷岩洞的初步及詳細設計工程,例如重置、建造岩洞和重鋪管道等,勘測和詳細設計會分階段在2022年底前完成。發展局指新污水處理廠搬入女婆山岩洞後,會試用新方法處理污泥,冀節省空間和成本,但最快於2027年才完成搬遷。
發展局又向立法會申請2.269億元撥款,研究在中部水域興建人工島,涉及填海可行性、策略性環評及勘測工程等。當局提到選址或在交椅洲一帶,但人工島未必會大過機場島,即面積約1,000公頃左右,同時要避開中部水域航道和錨區。由於當局擬將人工島的「東大嶼都會」發展成為「第三個中環」,強調人工島會以道路或鐵路連接北大嶼公路或港島西區甚至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