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人走入牙科診所,見到戴口罩、穿白袍的牙醫,會有莫名恐懼,見到牙科治療椅就全身發軟。港大牙醫學院有研究,分析網上逾180段關於「睇牙醫」感受的短片,其中有人提到牙醫就「驚到震」。荷蘭研究指牙科治療乃首位最恐懼的事情。專家強調現代牙科減痛技術先進,怕痛不再是向牙醫「Say No」的理由。
記者:梁麗兒
港大牙醫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高曉莉表示,研究的YouTube短片來自全球,包括成人及兒童,內容講述對牙醫、牙科檢查的恐懼,或如何克服「牙科焦慮」(dental fear)。
婦提牙醫邊吸煙邊手震
曾有女子分享經歷時,「一路食住煙、一路手震」,令她印象難忘。也有14、15歲少年聽聞朋友剝牙的慘痛經歷後,對牙醫存陰影,因擔心日後要剝智慧齒,害怕長大。
另有中年男子自小怕牙醫,10多年來也無做牙科檢查,至蛀牙牙痛才求診,要接受杜牙根治療。
她引述荷蘭2009年有調查分析近3,000人,對不同事情的恐懼程度,100分為滿分、即最恐懼,發現牙科治療居首位有63.3分,其次為飛行如坐飛機、行雷、怕蛇等,反映人們對牙科治療的恐懼程度,令人難以想像。
牙醫學院院長盧展民表示:「曾經有男病人好驚睇牙,約佢檢查佢就話好忙、唔得閒。嚟到又話自己要趕住走,叫佢擘大口檢查,就即刻彈開。其實臨床上唔少病人都掩飾緊自己對睇牙嘅焦慮。」
聽音樂有助分散注意力
高曉莉補充指,現今牙科技術先進,連洗牙都可注射局部麻醉藥,舒緩不適;也可用電腦儀器控制打針落藥程序以減少痛楚。部份診所更會播音樂、電視節目,分散注意力,減輕病人對治療過程的緊張,市民毋須對「睇牙」過份焦慮。
恐懼排行榜
第1位:牙科治療
第2位:坐飛機
第3位:行雷
第4位:蛇
第5位:高空
第6位:蜘蛛
第7位:打針
第8位:黑暗
第9位:密閉空間
第10位:血
第11位:外傷
資料來源:荷蘭阿姆斯特丹牙科學術中心、阿姆斯特丹大學聯合研究
減輕「牙科焦慮」措施
1.聽音樂或帶耳筒,避免聽到牙鑽聲音
2.洗牙等治療可注射局部麻醉藥減痛
3.使用較細小的治療工具
4.家長可做榜樣,向牙醫求醫時帶同子女觀察
5.家長減少對子女說「牙醫會剝你啲牙」等說話,免嚇怕小孩
6. 可經教育、遊戲向子女灌輸定期檢查牙齒的訊息
7.正確護理牙齒,避免有牙患才求醫
資料來源:港大牙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