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三月「違」城 - 丘亦生

金融雲端:三月「違」城 - 丘亦生

中國總理李克強剛剛在兩會上輕描淡寫地說,中國經濟出現個別違約將是「難以避免」之際,內地企業的違約事件果然一單接一單的響應。昨日再傳出寧波的龍頭房地產公司浙江興潤置業資不抵債,無法償還欠債35億元(人民幣.下同),人行、中銀監及建行(939)與寧波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直情當red alert的嚴重事故來處理。
興潤置業是首家內房企業出事,大股東之前被揭發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而被拘捕,公司隨即陷入財困,建行是最大債主,暫時未知債權人有機會收回多少。
內地近月零星爆發違約事件,先是一些理財產品到期未能還本付息,繼而A股超日太陽能月初宣佈,無法償還兩年前發行的10億元債券,另一隻從事新能源的A股天威保變,幾乎同時間表示連續兩年錄得虧損,所發行的16億元債券暫停交易,即使其大股東是國企,也引起一陣違約疑雲。

內地違約事件浪接浪

月中另一單矚目違約事件,則發生在鐵礦業,山西省最大民營鋼廠海鑫鋼鐵又舉手投降,表示無法償還銀行貸款,觸發全球鐵礦石價格也受驚下挫,地方政府大為緊張,因為海鑫同時是一家信用擔保公司的牽頭投資者,其業務是收費擔保其他公司的債務,外界擔心海鑫扯白旗,會引發三角債問題,招惹違約疫症。
這些個別事件,相信仍會一不離二、二不離三地個別爆發下去,任何置身產能過剩行業、經營不善,又或現金流不強的企業,都可能在今勻「壓力測試」下敗下陣來。若任由這些企業倒閉,好的一面是有助清理過剩產能、低效益業務,改善資源運用,加快經濟的新陳代謝,而且金融機構會更注重公司的信貸風險,不再下下以為地方政府會擔保便輕率放錢。壞的一面,卻是信貸收縮、經濟放緩、影響就業及銀行壞賬飆升。
說到底,今時今日的問題,不多不少都與中國的超常規信貸增長,尤其是2008年的4萬億藥石亂投刺激措施有關,當中央發現這幾年的地方債務及銀行貸款急升,還催生了一個不受控制的龐大影子銀行系統,才了解到這種以量寬催谷的經濟如果不收韁,其後遺症無異於步美國次按危機的後塵。
市場對現在一波一波的違約事件還不算緊張,認為不存在系統風險,我卻認為,市場低估了內地的系統風險,內地仍存在相當程度的指令經濟,企業與政府的關係盤根錯節,往往妨礙了市場力量的運作,大家即使見到面前的險惡,也無法自保斬纜。因此像美國底特律市去年底申請破產保護,而美股照創新高、美國經濟波瀾不驚的情況,很難會出現。

為拆彈 隨時走回頭路

我也不認為,傳說中的雷曼時刻將會出現,因為中央肯任由一家大型金融機構倒閉的機會不大,尤其是她隨時是那家機構的大股東。大不了走回老路,用另一個4萬億救市計劃堵住問題,留待下屆政府再處理。當然如果是這樣,今屆政府不斷高舉的改革旗幟,便變成大隻廣了。而本地銀行近年越來越倚仗內地的生意,對內地的相關賬面賬底信貸,按投資銀行巴克萊的估計,已經累積至3.5萬億港元,港銀的資產質素會否受牽連而轉差,會否受違約事件波及?要勞煩金管局的高官盤點一下了。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