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難對沖】
人民幣擴闊滙率波幅,加上轉為更多雙向波動,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莊成鑫指出,加大廠商造遠期結滙對沖的難度,「更加難估」。近期人民幣貶值,他表示若遠期人民幣貶值幅度較現貨為大,會考慮「入貨」買入人民幣賺取差價。
大多選擇遠期長倉
莊成鑫又表示,新政策令廠商所承受的滙兌風險增加。港商一般會透過內地銀行進行人民幣遠期結滙對沖活動,因為結滙後的人民幣,短期內若未有動用,可以短期存入銀行收取較本地銀行為高的利息。此外,內地銀行提供的滙價較吸引,「喺內地每百港元可以兌換78.5人民幣,但本港銀行只兌換到77.4左右」,因為本港銀行也要與內地銀行作有關滙兌交易,直接於內地進行可以減少一重中間收費。
恒生銀行(011)助理總經理兼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表示,傳統上本港出口商(以人幣購買原材料、支付工資等)在每年1、2月份,會因應滙價走勢進行對沖保障,鎖死滙率風險,鑑於今年初人幣主要炒升看漲,故出口商對沖合約幾乎全屬人幣遠期長倉。
近期人幣貶值,他指已持有遠期長倉的客戶亦不會急於平倉,「未做夠」遠期對沖的出口商,更不必現在入場,因人幣貶值對出口商成本反更便宜。
工總主席劉展灝亦認為,新政策無疑令廠商承受的風險增加,但只要對人民幣這種貨幣有信心,認為是長遠可靠的穩定貨幣,「短期波動就唔需要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