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ball:有陰謀 - 姚崢嶸

Moneyball:有陰謀 - 姚崢嶸

在1998年的世界盃決賽,巴西大熱倒灶,「大哨」朗拿度失準(事後爆出他賽前嘔吐痙攣),陰謀論滿天飛:巴西故意輸波,以換取巨額賄賂、來屆(2002年)決賽周抽好籤、再加將來的決賽周主辦權等延後利益作為報答。

追求解釋為人類天性

我無證據證明巴西清白,同樣沒理由懷疑他們打假波。我倒是相信,人喜歡創造和相信陰謀論,看看像「達文西密碼」這類故事如何風靡便可知。人就是有追求意義和解釋的天性,尤其是事情出現意料之外或未如人意的變化,就更渴望「合理」解釋,以安撫心靈。
到今時今日,還有不少人相信貓王和約翰連儂仍然在生,而且背後理論眾多,由他們厭倦水銀燈退隱、到真正身份是外星人都有;甘迺迪遇刺之地,仍有殷勤的導賞員,帶遊客參觀眾多槍手埋伏之處(即是說行刺是一隊人計劃而非一個瘋子畸行);也有人堅信911是美國政府自編自導自演之作。
心理學有這樣一個經典研究:史丹福大學的David Rosenhan教授,找來八個正常人假扮精神病人,當中有心理學者、研究生,也有醫生、主婦和畫家,他們先後分別到12間精神病院,報稱曾短暫聽到內容不太清晰、有點像「我的生命空虛」之類的聲音。結果,他們全部「順利」被接收入院接受治療,七人被診斷為「精神分裂」,另一個則有「躁狂抑鬱病」。
他們按Rosenhan指示,入院後以正常表現示人,並向醫護人員表示自己已完全沒有任何幻覺,但仍被認定有病。有「病人」為解悶,把經歷詳細做筆記,職員把「經常寫東西」紀錄為他的「病徵」之一;那位畫家畫了多幅作品,職員竟從中看出他「精神明顯受嚴重困擾」;有一位曾在走廊散步,護士問他:「你為何這樣緊張?」結果,他們平均住院19日(最短7日、最長的52日)後,才能帶着「精神分裂康復」的「病歷」出院。最諷刺的是,醫護人員堅信卧底病人有病的同時,不少「病友」卻對他們的身份表示懷疑:「你不是瘋的。你一定是在調查這醫院的記者或教授。」
Rosenhan公佈研究結果後,自然惹來業界非議,有精神病院向他下戰書,保證類似情況必定不會在他們身上發生。Rosenhan接招,宣佈未來三個月會派出「卧底」挑戰。結果,在193個收症病人中,41個被至少一名職員認定是冒牌病人,另有42個疑似個案。至於實際上Rosenhan派了多少人?零。
這個看似「玩嘢」的實驗,卻有非常嚴肅的結論:人的信念既形成,要改變非常困難,就算新的資料出現,往往被忽略,或被合理化,甚至成為加強信念的佐證。
正如文首提及的「懸案」,之後巴西順利贏出2002年世界盃,儘管當屆有「4R」強陣,實力的確鶴立雞群,陰謀論者卻認為賽果正是上屆受賄輸波的佐證;之後巴西奪得2014年世界盃主辦權亦然,縱使自1978年的阿根廷和1986的墨西哥後,的確應該是時候再由拉丁美洲當主辦國。
近年,不少英超球迷誓神劈願說,球證Howard Webb(曾執法世界盃決賽)和Mark Clattenburg,長期擺明偏幫曼聯。球證犯錯,幾乎每場都發生,因為球證不可能「一眼關 23(場上球員加上足球)」,但我總覺難以相信,在職業球證聯會為每場比賽球證表現評分之下,仍可以有球證「長期」「擺明」「偏幫」,而能繼續做球證,甚至被選為國際球證,難道所有人都一起偏幫曼聯?

巴西受賄之說難成立

一般陰謀論的弱點是,往往需要很多人的天衣無縫配合,之後又要個個守口如瓶。但越多人參與的陰謀,越難成事,也越難保守秘密。買通一個球員或一個球證並不難,買通巴西足總或許也不難,但要整隊巴西的球員聽話配合,卻絕對不易,因為球員賺錢多,要收買所費不菲,贏得世界盃會令他們的市場價錢更高,但同時他們足球生命不長,未必個個有機會等下一屆的「回報」。況且,若巴西已被預早安排下屆奪標,難道亞軍德國又收了錢?準決賽、半準決賽……對手又如何?
現實世界充滿變化和偶然,真正的陰謀亦往往只是在誤打誤撞下發生。中國辛亥革命之前,多次起義失敗;但武昌的革命軍地下軍火工場一次意外爆炸,令陰謀穿煲,逼未準備好的革命軍提早出擊,卻遇上當地部份滿清守軍剛調往四川平亂,窩囊的總督和提督又被嚇跑,才令僅得二千餘人的革命軍偷雞成功,孫中山先生後來也承認勝來非常僥倖。
三年之後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謀,就更搞笑:一班無政府主義者計劃暗殺出巡的奧匈帝國儲君,手榴彈誤中副車,刺客用來自殺的山埃竟是「山埃」,死不了當場被捕,同黨逃脫。奇怪的是,奧匈儲君處變不驚,竟按原定計劃完成出巡行程,再往醫院探望傷者;在逃同黨又剛在附近吃完飯,在餐廳門前狹路再逢,今次終於近距離用槍完成任務。歷史也在跌跌撞撞下改寫。
合理揣測和陰謀論之間的分別,在於用常理推斷的可能性。究竟巴西是打假波,抑或是準決賽與荷蘭加時大戰後狀態下滑,導致決賽走漏施丹兩次失球,那一個可能性較高?劉進圖遇襲,是關乎個人操守問題,還是他的工作?有些人竟一邊說未有證據,一邊完全排除和新聞自由有關的可能性,我反而覺得有陰謀。

姚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