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官商搵大錢(自由撰稿人 葉寶琳) - 葉寶琳

中港官商搵大錢
(自由撰稿人 葉寶琳) - 葉寶琳

十七日《蘋果》頭版報道特首梁振英有意發展南沙做「香港園」,政府先後發表聲明,由「沒有構思」轉至承認曾經研究和討論。筆者從中港政經分析,最近多項土地開發計劃,就是梁振英大開香港中門,增加土地供應其實是為了「做大個餅」,讓中港資本家聯合發大財。先看香港近年其中一個主要土地供應來源──啟德新發展區,六幅新地就有三幅是中資投得;西鐵荃灣西站項目,港資新世界又同中資地產龍頭萬科合作發展。以上幾塊土地都是高價投得,當中包括「港人港地」,以為限制了內地買家不能進場就可降樓價,後來中資地產商高價投地成了地主,可謂諷刺。
以新市鎮做賣點的新界東北發展,雖說公私營房屋單位六四比,但若以土地面積計算,一公頃分別約可建一千公營和四百私營房屋計,相差數倍,還未計算可供低密度住宅和丁屋的鄉村式發展用地,新土地供應還有大嶼山新都會和人工島等等。萬科銳意進軍香港市場,上月更入意向書爭市建局的馬頭角炮仗街項目,相信未來有更多中資投標新供應土地。
南沙已有不少香港資本家投資,而港府說「沒有租借南沙構思」,卻曾就珠三角合作研究和討論,以「語言偽術閱讀法」,可解讀為即沒有否認其他發展可能性,包括《蘋果》報道所言「由政府出錢主導,變成以商界投資、政府參與模式」,也不是沒有可能。政府必須公開有關討論文件,以釋公眾疑慮。
「中港融合」不止是自由行隨處便溺的問題,而是中港資本家借融合跨越深圳河發大財的問題,而粵港官員包括梁振英,就是執行這個戰略的前鋒。

葉寶琳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