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星的你》、都敏俊、千頌伊,將本已熱爆的韓風吹至巔峯。韓戲能「入屋」我也能理解,縱使語言不通,還有字幕,還可欣賞演員的美貌演技;最神奇還是歌星!怎樣令一班完全唔明唱緊乜的樂迷,都如癡如醉地聽其歌曲看其表演?這就要靠舞台上的魅力。撇開整容不談,看韓國出產的歌星,男的一身肌肉、女的勁歌熱舞,全是自小經歷5、6年以上艱苦訓練的成果,否則怎能輸出國際?
就像少女時代,成員多是真在其「少女時代」,即13、4歲青春期被發掘,每天接受高強度嚴格訓練,令跳舞已成身體本能一部份,才可以走在舞台揮灑自如。這些「星」,並非隨意在模特兒公司找幾個𡃁模便可製造出來。
足球,甚至所有運動也是一樣,要培養出色球員,必須在小時候已每天給予訓練,使運動中的動作已成為小朋友的本能。若要成為職業球員,更必須在12、13歲踏入青春期時便開始接受職業化培訓,體能、技術才有機會達至國際水平。香港的首席中鋒陳肇麒,17歲時才被「發掘」加入職業聯賽,其實是否該說「埋沒」了?如有完善訓練系統,讓他早5、6年接受訓練,或許會有更大成就。當然還有更多潛在新星,可能早在16歲已不踢波。香港即食、短視的文化根深蒂固;連有錢搵的娛樂事業,也不會投資5、6年去培育新人;更遑論冇錢賺的體育事業了。除了「搵快錢」的金融地產外,香港各個方面不斷落後同區對手,其實很合理。
方柏翹
now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