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追看美國電視音樂劇兼青春喜劇《歡樂合唱團》(Glee),這是一套很值得推介給大家的劇集,背景發生在俄亥俄州的威廉麥金利中學,故事圍繞學校合唱團成員展開,合唱團成員都是校中的異類,在校園受到各種欺凌和歧視,合唱團成員雖然被排斥,卻仍然能呈現出對高中多樣化生活的適應力。劇中角色很立體,故事充滿人性的矛盾,很正面和勵志。
校園應接受多元共融
《歡樂合唱團》傳遞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就是校園應該接受多元和共融。合唱團成員有殘疾學生Artie,Artie人殘志不殘,認為行動不便不是逃避高中生活的理由;欠缺自信的Tina用扮口吃來得到別人的關注和同情;同性戀男生Kurt對時尚有敏銳的觸覺,他坦然面對和接受自己的性傾,但常常成為足球隊員欺負對象;唐氏綜合症的Becky能夠以樂觀心態去面對事情。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飾演反派的啦啦隊女教練Sue Sylvester,她負能量驚人,無論隊員完成了多出色的表演,仍會拿着大聲公鬧到大家欲哭無淚,因為有Sue的存在,成功激勵各成員發奮起來,成就更燦爛的自己。當唐氏綜合症的Becky加入做隊員時,Sue一貫地對Becky批評一番,別人覺得Sue冷血,Sue卻說:「你甚麼都不知道,自以為對她很好,其實Becky只想別人待她如普通人。」Sue的軟肋是她有一位已去世的唐氏綜合症的姐姐,Sue將對姐姐的感情投射到Becky身上,表面上對Becky嚴厲,但同時也像母親一樣照顧Becky。
高中生活是個人成長很敏感的階段,合唱團異類團結、互相照應着,他們並不需要其他同學的肯定,但很在乎朋友和親人的支持。原本是個肥胖黑人男孩的Unique,擁有男兒身女兒心,唱歌跳舞很叻的Unique常作女性打扮並化妝返學,一次在廁所被搶去假髮,其他隊員便說要為他出氣;同性戀男生Kurt獲選為舞會皇后(Prom Queen),擺明是整蠱,宣佈得獎時Kurt衝入廁所爆喊,之後在隊員和男友鼓勵下,Kurt鼓起勇氣重踏頒獎台,光榮地戴上后冠並接受歡呼。
劇中還常出現學員被思樂冰淋頭的環節,讓我想起在香港中學讀國際學校時,女同學A常被其他同學在飯堂將冰塊塞入她的背部,A不懂得反抗還以儍笑面對,令人誤會她對這些玩笑並不介意,但事後卻躲入廁所哭泣,我常在廁所安慰A並替她清潔,覺得她很可憐但不懂得可以為她做些甚麼。
我在美國讀小學、在香港讀中學、在英國完成中學和大學課程,一直以來朋友不多,不懂得主動結交朋友。《歡樂合唱團》女主角之一的Rachel很喜歡主動尋找邊緣學生加入合唱團,我讀書時沒有碰到過像Rachel這樣的同學。在美國讀小學時,校內只得一、兩個華裔學生,我發現有個轉校黑人男生Harold和我一樣是獨孤精,於是某天我帶了網球回校和他一起玩,因網球經常滾去在操場玩美式足球同學那邊,如是者我們被邀請一起玩美式足球,但每次分隊選隊員時,我和Harold都是被最後挑選的那兩個。還記得負責開Quarterback的是很豪爽的女孩Anna,後來我倆成為了朋友。
五億招婿惹網上欺凌
年紀稍大些我經常參加校內各種興趣班和運動班,但仍然沒甚麼朋友,內心常常覺得自己被孤立,但印象中沒有遭受過被欺凌的狀況。直至前年我和另一半楊如芯的關係浮面,嗲哋公開以五億招婿之後,我開始經歷和明白甚麼是網上欺凌。五花八門的留言,甚麼「教壞細路」、「咁多人死唔見你死」,這些已是小兒科,更甚者有「點解你係同性戀,肯定細個畀老竇強姦啦」、「唔好以為你搞慈善好有意義,大家唔會受你欺騙,你係女同性戀,無論做幾多慈善都會入地獄」等等,或是用圖片作移花接木,將我的樣子key落一些不堪入目的相片之中。
我從小就不喜歡只聽正面的、好聽的說話,一些嚴厲甚至不懷好意的批評,反而讓我覺得更貼近現實。觀看網上留言之後,我有時會出現情緒波動,這些情緒上的起伏讓我感受自己是個有血有肉的人,但同時我會理性地去分析為甚麼對方會有此言論。網友的無理責罵,需要內心的堅強和勇氣來面對,勇氣並不是甚麼神化的事情,每個人內心都存在。要對自己有信心,為自己的思維和立場打樁,當碰上我認為完全是不合理的欺凌時,我會選擇不理睬、不回覆、不動怒。
有關欺凌這個話題,我們下期再續。
Profile趙式芝
趙世曾女兒,卓能(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慈善機構相信愛基金創辦人,愛好駕駛直升機。( http://www.facebook.com/foundfaithin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