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本欄提及在中環萬邦行外撞到一位史丹福大學校友L君,佢話昔年在史丹福工程學院讀到抽筋,故此依家佢覺得幾奇怪,點解本地大學生讀書好似甚為輕鬆。
中大工程學院院長汪正平教授接受《經濟日報》訪問(三月十一日),提供咗一個答案。汪教授係1950年代難民(新移民)學生,在元朗中學畢業,考入中大中文系,讀咗三個月就去咗美國普渡大學(以工程學著名)讀化學,再到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得博士學位,加入貝爾實驗室工作19年,成為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後到喬治亞理工學院(亦以工程學聞名)做教授,2010年應劉遵義校長力邀回港做中大工程學院院長,2013年獲選為中國工程學院院士。
做得美國、中國工程學院院士,有「現代半導體封裝之父」嘅美譽,當然進入權威學人之列。汪教授平時有空,鍾意「落區」,親自到課室旁聽,以了解今天中大學生上堂情況,佢發覺一啲坐在後排嘅學生喜歡打機、發短訊、瞓覺,令佢好生感慨:香港學生幾經辛苦先至入到大學,但入到去就有啲人無心讀書。美國一流大學睇學生睇得好嚴,成績不好就掃出門,但香港極少極少肥學生出校嘅。汪教授認為主要原因就係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撥款俾大學,按學生人頭派錢,大學自動削減學生,財政上幾唔化算!
最近講到大學排名,中大各學院、學生、校友都有意見,據一啲校友聽到,中大諸學院之中,工程學院對爭取排名最為着緊,認為中大應該重視之,否則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事實上,如果大學排名低,對學生有直接影響,譬如中大學生每年積極爭取到外國做交換生,但美國著名工程學校如喬治亞理工學院、普渡大學、伊利諾大學等不會與排名低嘅外國大學交換學生,外國大學甚為講究竹門對竹門,成績唔夠(GPA 3分或以上)嘅學生,要到呢類大學做交換生,亦有難度。一啲空口講白話嘅學生話中大不應重視排名,或者係掛住搞活動,學生會第一,讀書第二之類。要成為一流大學,決不能自甘平庸,要常懷追求卓越之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