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核電方案成本高

增加核電方案成本高

【本報訊】消息人士否認,政府傾向與內地聯網的方案,指只是加添方案讓市民選擇。惟其他發電組合實施難度大,包括天然氣比例增至五成,電費最貴;若同時擴大核電和天然氣比例,但大亞灣核電廠已將八成核電供港,或要另覓新核電來源滿足需求,但對舒緩電費升幅空間有限。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指,政府真正想推銷跨境聯網方案。

增建廚餘廠減供電量

政府對上一份發電燃料組合諮詢文件屬於2010年《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策略及行動綱領》,當時政府最着重溫室氣體排放,擬於2020年將碳強度較2005年水平減少五至六成。消息透露,新諮詢文件以改善空氣污染為目標,例如改善懸浮粒子等污染物,配合國家改善霧霾。
行動綱領曾建議五成核電、四成天然氣、一成煤電的諮詢方案,更指核電屬低價格能源,方案最終因日本福島核災叫停。能源諮詢委員會成員余遠騁指,現時新核電廠建造成本高昂,不可能維持廉價水平。
古認為,政府要重推舊方案難度極大。他分析,若減排目標不變,政府為滿足未來電力增長,需要另覓額外60至70億度低排放電力,而內地供港水電符合零排放要求,爭議亦較核電小;他認為,輸入水電是較佳方案。
身兼環境諮詢委員會成員的浸大生物系教授黃煥忠指,若政府未來增建更多焚化爐及厭氧發電的廚餘廠,料長遠可提供約一成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