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討論問題往往偷換概念,「你跟他講法律,他跟你講道德;你跟他講道德,他跟你講政治;你跟他講政治,他跟你講文化;你跟他講文化,他跟你講江湖;你跟他講江湖,他跟你耍流氓。」
王維基申領免費電視牌,你跟政府講規矩(入標合資格申請),他跟你講商業(影響其他免費電視),而我們都知道其實是講政治。
到流動電視,你又跟他講規矩(完成收購投資起發射站),他又突然跟你講技術,CMMB、DTMB的技術名詞、入屋的定義,拖入枝節末梢的討論泥沼,爬上來已是傷痕纍纍。我們懂的,骨子裏又是政治,但換了技術討論,一般市民,很難消化。
鍾庭耀的民調,也是如此。有人不愛真相,不要逆耳忠言;但政治問題,又要偷換概念處理,2000年的時候,董建華就是直腸直肚,連借口都不願找,就叫路祥安向港大施壓,結果反而引火自焚。
今天他們學精了,政治問題,學術處理。郝鐵川這位葉劉淑儀口中的中聯辦身份的「學者」,曾以「學術」角度質疑鍾庭耀的民意調查,其後邵善波李家傑,也各以「技術層面」找鍾庭耀的麻煩:取樣方法、分數計算、發布時機……你說我學術干預?他說我是「學術討論」矣。
結果還是施壓,破壞你港大民調的名聲。商界希望成立其他民調,便是希望和鍾庭耀搶輿論版位、削弱沖淡其影響力。甚至,必要時,向傳媒施壓,要求低調報導港大民調的不利結果;或者要同時報導「愛國社團聯會」的唱好祖國民調,和港大民調分庭抗禮。
政治目的,就躲藏在各種迷惑的包裝紙下,但揭開花紙,還不是一坨發臭中人欲嘔的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