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將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由每日1%加到2%。「中央明知經濟疲弱,仍然加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是對本身應付衝擊能力有信心的表現。」就連《華爾街日報》的記者,也對官方的那種說法,深信不疑。
另一個比較中性的講法,就是人民銀行希望少一點干預,由匯率去自行調節。原則上,完全自由浮動的貨幣,央行不用干預匯率,只要專注調控國內的宏觀經濟,甚至只是監控銀行系統的風險就是。可是,在現實情況下,這種完全不干預的央行絕無僅有;只要有能力去干預貨幣和信貸供應,歷史上從來未試過有央行官僚會放棄去使用,那怕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動最終有甚麼後果。
將浮動區間由1%增加至2%,理論上可以減少點日常的公開市場運作。當然,人民銀行也不是說怕工作繁重而希望讓匯率浮動去減輕調控工作的壓力。事實上,今天人民銀行每天的公開市場運作,由於指標太過硬性,最大的反效果是讓人「屈機」;當牛頭角順嫂都知道人民幣會不斷升值而天天買入,但是在境外這些人民幣需求,理論上和境內的人民幣系統存在於平行時空,但是境外的人民幣需求不斷增加,總會令到整體人民幣的供應也要相應增加,結果就是令到境內的資產泡沫一直解決不了,形成當前那種失衡的現象。
加大區間可以解決問題嗎?說到底,問題是在於需求和供應是否可以做到均衡。假如加大區間之後,境外人民幣依然供不應求,人民幣升幅也只會更快。區間的存在,就是要來測試被人衝擊的底線,是制度上的虛招。人民幣的匯率高低,說到底不但是人民銀行控制的貨幣供應多少,還有資本進出的那一度門檻。兩個變數,加起來就是四個組合,這才是真正對人民幣的宏觀調控手段。
我不知道人民銀行是否像《華爾街日報》那位記者所形容般有信心,相反,從行動上人民銀行仍然很怕恐懼外來的變數,只不過宏調失衡的情況太嚴重,在被迫之下他們才要放膽試新方法。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