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本想耗數百億公帑直接開發政府極高層與梁唱反調

特首本想耗數百億公帑直接開發
政府極高層與梁唱反調

【本報訊】特首梁振英力主在南沙搞「香港園」,引來部份政府極高層及高級公務員強烈反彈。知情人士稱,梁最初想法是由特區政府動用數百億計公帑直接開發南沙,但有港府極高層強烈反對,認為有違一貫做法,而且在政策、法律、運用公帑、以及利益衝突等層面,均會引發大量爭議,甚至會成為現屆政府另一「政治炸彈」,力拒按梁旨意行事。
記者:莫劍弦 呂浩然

梁振英

知情人士透露,現時政府建議由商界合資,成立一個港資「特定目的實體」(Special Purpose Vehicle,簡稱SPV),直接從內地市政府租用南沙土地搞香港園。其實,SPV已是在政府高層極力反對下,經過修訂的「改良版」。
據知,梁振英原本的想法是動用特區財政儲備,由港府直接搞「南沙大開發」。有港府最高層官員對這種亂花公帑投資十分不滿,曾私下稱有人不斷想拿公帑去「買嘢投資」,「有人提議投資去南沙,又提議係咪可以投資去一啲公司」,直指有關想法完全違背政府理財哲學,更戲言:「唔通叫政府去入股新世界(上市公司新世界發展)咩!」

「萬一蝕本邊個負責任?」

據知部份政府高層反對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反對理據是,由港府直接搞南沙大開發,完全違反一貫政策及做事方式。有官場中人指中央以往也要求特區參與中國的西部大開發,又或前海發展,但特區政府都堅守着只限於推動的角色,「好似鼓勵商界去投資、幫佢哋同內地部門解決投資開業問題,從來冇一個政策係政府自己用公帑,走去內地直接投資」,當中涉重大政策改變,「唔係今日講一句要做,聽日就立刻可以做」。另一個問題是政府拿公帑投資內地,亦有違政府一貫理財傳統,「政府公帑一向用喺香港基建同市民身上,𠵱家拎去大陸投資搞開發,政治上過唔到立法會外,公帑亦唔可以咁用」。有公務員說:「萬一蝕本,到時冇咗幾百億公帑,邊個負責任?」

無研究無諮詢變政治炸彈

除了政策及公共理財問題外,亦有人指出香港園引發法律問題,特區政府可能無權按香港法律管轄,「香港有《基本法》作為法律基礎,但係香港園憑乜執行香港法律?」更有公務員擔心,政府因特首一句話便要在南沙搞香港園,事前政府既無研究、又無諮詢,「仲要咁多梁粉有利益牽涉,萬一俾人話官商勾結,隨時變政治炸彈」。
不過,梁振英堅持要推動計劃,並要求政府研究具體執行方案,相關政策局只好大幅修改原方案,由政府出錢主導,變成以商界投資、政府參與模式,「但係具體發展方向及策略仍然唔可以改」。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說,梁一向有很大野心動用公帑投資,問題是政府既非民選、特首民望又低,政府高層及公務員不可能因為要滿足梁要求,不惜違反過去一貫理財及做事方法,令整個政府要承受極大政治風險,「公務員都要諗,呢啲投資會唔會同梁粉有關?第日會唔會要承擔官商勾結指控?」
事實上,梁振英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理財哲學一直有分歧,例如梁振英認為香港有豐厚儲備,有條件增經常開支,但曾俊華認為,每年加7.5%政府開支,七年後就會有結構性財赤。

曾俊華

梁曾公共理財哲學分歧

梁振英︰

不加稅之下要「大力扶貧」

香港有能力將經濟增長翻一番

在施政報告當中稱,每年豪擲200億元,加大經常性開支扶貧,高經濟增長足以應付增加的開支

無計劃加稅或引入新稅種

曾俊華︰

先使未來錢會「禍及將來」

香港不可能再出現七、八十年代每年8至9%的經濟增長

公共開支不應超逾本地生產總值20%,要未雨綢繆,以避免出現結構性赤字

警告香港最快7年後出現結構性赤字,不排除任何增加稅收方法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