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雙城故事(二) - 盧先亞

好不主席:雙城故事(二) - 盧先亞

甚麼是YP?按吾友所寫,其一說法為「外地」人的漢語拼音是Wai Di,縮寫就是WD,有個硬碟(內地用語為「硬盤(Ying Pan)」)牌子剛好叫WD,所以輾轉下來,就以YP代WD。「外地」詞意中立,都得大費周章隱晦一番,擬物化的「蝗蟲」兩字又怎不惹得官方暴跳。
其實,另有說法就是YP非因硬盤,然由「洋盤(Yang Pan)」而來。洋盤字面上雖帶洋氣,老上海話中卻帶貶義,凡指不知世面,沒有識見,易受人愚弄的人,即係戇居佬嘅意思,北方人亦有所謂 「冤桶」,與這「洋盤」正好相映。
想上海開埠初期,本地人受洋人之氣後的解嘲自稱,有誰料到今日卻成了嘲諷外人之詞。至於YP的應用例句,可以參看以下一段文字:「上海的廣播說上海話很親切很正常,YP如果不想聽可以不聽,你一定要討厭那是你的自由,但發短訊讓上海的廣播節目主持人,在播放給上海人聽的廣播節目中不要說上海話,你還沒那資格。我們的背後就是大海,我們已經退無可退了,上海是上海人的上海,已經不容我們再退步了,我們必須保衞我們的家鄉,保衞我們的文化。YP來我們的家園佔用我們的教育、醫療、社保資源;跟我們的學生們瘋搶工作機會;更一步一步地蠶食着我們上海的傳統、上海的文化。阿拉上海和上海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但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得不站出來怒吼了,保衞上海,不分KDS還是Liba,只要身份證是310開頭的,大家都要義不容辭。」
以上一大段摘自上海網民的留言,而KDS(寬帶山)和Liba(籬笆網)乃上海當地兩個熱門入門網站,又似我們的高登論壇,至於310也就等同3粒星,都是以資識別「本地」身份。
各位大可將香港、港人、廣東話和相關用語, 對應代入上述文字。聽起來耳熟能詳,簡直就和本土主義者,或「香港獨立媒體」上的言論如出一轍,異口卻是同聲。

上海「高登友」比港人更勇武

而講口之餘且還講手,兩年前有江西女生,於網上高調爭取在上海參加中考的權利,因此觸動了上海人的神經,並牽起一場反對YP的運動,堪尊驅蝗之先。
最後好幾百人聚集在人民廣場,與聲言支持女生的外地人大打出手,這可就是上海人的「和理非非」。這一宗群毆事件,當時未見海外廣泛報道,當然更沒有甚麼官媒和愛字頭之輩會跳出來罵「粗暴、野蠻、法西斯、丟國人的架」,論勇武,我們的驅蝗鬥士,可不是不知從哪裏來的蝗蟲天敵——蜜蜂,也得退讓三分。
上海的大學學位難得,皆因上海人的孩子就是不太願意到外地上大學,哪怕是北京甚至海外名校。又想起最近有人翻偽首廿多年前的舊賬,原來他當年口口聲聲誓言不會將子女送往外國念書,可惜他的幾位女兒卻全負笈英倫,甚麼「愛國愛港」,始終忠誠「愛黨」而已。
至於上海子弟畢業後,工作首選也必然是上海。由此可見上海人本土意識之強,港人亦要甘拜。
所以說甚麼香港未富先驕,大逆不道實在愧不敢當,正如上海人亦何曾「歧視」外地人,其實亦只不過是對外來者(現時常住人口逾四成尚未有該地戶籍)有所要求,惟盼其能尊重該地文化,入鄉隨俗,且並非只顧分佔資源,這些種種又和舊港人的訴求豈有兩樣。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