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合辦工業園遭留難

新加坡合辦工業園遭留難

【本報訊】除由港方全資擁有園區,和內地合資開發香港園亦是政府研究方案之一。但中外合資發展園區有不少失敗個案,新加坡90年代初就和內地合辦蘇州工業園區,希望趕搭中國高速增長的經濟列車。當時中央亦希望藉新加坡的建設、法治與行政管理的知識和經驗吸引外資,但因地方政府留難致效果欠佳,新加坡一度考慮撤資。

蘇州政府操控價格土地

蘇州工業園區在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成立後卻和蘇州市政府所支持的蘇州新區直接惡性競爭。蘇州市政府全資擁有新區100%股權,卻只擁有園區35%股權。蘇州市政府透過操控土地和基礎設施價格偏幫全資擁有的新區,令新加坡園區嚴重虧蝕。當時新加坡輿論狠批蘇州靠新加坡在園區內的硬件建設及在國際上的聯繫和信譽,將巨額外資直接引到蘇州新區,中國簽好的協議到了地方政府就翻臉。新加坡在97年打算撤資,當時蘇州市市長陳德銘親赴新加坡游說才成功挽留。工業園在99年錄得9,000萬美元虧蝕。
最後新加坡減持股量至35%,將原定參與的70平方公里範圍縮至八平方公里,01年園區錄得380萬美元盈利,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回憶錄指工業園是「爭取部份成功,避免徹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