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銘︰雞婆、菜鳥及其他 - 劉紹銘

劉紹銘︰
雞婆、菜鳥及其他 - 劉紹銘

「菜鳥」一詞,不時在HBO放映的美國電影中文字幕看到。一直不知何解。依劇情猜度,這大概是罵人或調笑別人的話。原來只猜對了一半。據曹銘宗《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式國語》所載,「菜鳥」是台灣創造出來的中文名詞,常用來形容行業、領域或團體的新手。固有「菜鳥教師」、「菜鳥駕駛」等稱謂,看來「菜鳥」不會是一時風尚,因為已編入教育部國語辭典了。
列入曹銘宗規範的「台式國語」類別繁多,俚語、土話、行話、外來語等都一概俱全,雖然台灣本地人也不一定知道「台式國語」的來龍去脈。甚麼是「內褲帶」?曹先生從台灣的媒體文字找到答案。據說多年前的一場義賣會,當時的台北市長馬英九也來了。女藝人郭美珠看到機不可失,就跟市長說:「我要你的內褲帶!」市長聽不懂台灣閩南話,以為郭小姐要他脫褲子捐出內褲義賣。馬英九馬上「臉色發青」。原來所謂「內褲帶」不過是英語"necktie"(領帶)的變種。台灣在日治時代經由日本引進多項西洋玩藝,多以音譯命名。"necktie"的「片假名」是「ネ クタイ」,用台灣閩南語讀來就是「內褲帶」,"ne ku tai"。
《台式國語》一共收了二百零八條,翻閱目錄,看到好些樣本實源出「港式中文」。舉其大者如「無厘頭」。原來「無厘頭」的「繁體」是廣東話的俚語「莫釐頭尻」。「莫釐」是輕重不分。「頭尻」拆開來說是頭和屁股。一個人如果連頭和屁股都分不開,糊塗可想而知。看來「無厘頭」的用法雖然始於香港,卻在寶島發揚光大。台灣的髮廊,有以「無厘頭」取名者,真是創意無限。
二百多條的例子,有些可憑上下文猜度微言大義。譬如說「抓狂」。這是台灣常見的用詞,「指因緊張或憤怒而發狂,一時失控,言行反常」。據我所見,「抓狂」也常出現於大陸的書報中。我們不知不覺早已生活在中國文字的「共同體」多年。「波霸」一詞,我以為只限見於香港報章的娛樂版,誰料在寶島一樣橫行。繼八十年代的「珍珠奶茶」後橫空出世的是「波霸奶茶」,以粉團大、鮮奶多作招徠。此詞的號召力歷久不衰,現今已收編入了教育部國語辭典,可見「波霸」飄洋過海的魄力。
曹銘宗收的資料中,最費解的一條想是「龜毛」。費解,因為違反常識。龜那有毛的?曹先生對這一「無厘頭」詞兒的解說,用了近兩頁的篇幅,實無法在本文的空間引述了。其實卷內看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例子還不少,像「雞婆」就非常醒目。「雞」跟「婆」究竟有甚麼血緣關係?我也「莫宰羊」,看官自請曹先生解答則個。
俚語俗語應是民俗學研究的一個範疇。以前傳教士來華講道,要落鄉親民總得懂一些當地「土話」皮毛。現任美國駐港領事夏千福Baby愛「微服出巡」,我想他跟我們的香江父老交談時,總是滿口「唔該」、「多謝」過場的。他到台灣,要喝的飲品,說不定獨取「波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