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見誠:充電三點三 - 李德誠

開心見誠:充電三點三 - 李德誠

B是一位中四學生,接受了一段時間的治療後情緒有所好轉,家人放下心頭大石時,卻發現她經常閉關讀書,一讀就是三、四個小時,中間沒有休息。B的家人都很擔心,於是在覆診時特別「徵詢」我的意見。B告訴我她病發前成績一向上佳,覺得因為患病失掉了不少時間,自己的成績有所倒退,加上要開始面對各種考試,所以想加倍努力追上進度。聽後,我跟B分享了我的讀書經驗。記得當年我在哈佛聽課,大師們最多也只連續授課兩小時。英國人更厲害,醫院一到下午茶時間,大家都不約而同把手頭的工作放下,好好地享受Tea and biscuit的悠閒時光。
我有一個在大學教書的朋友說,不少教育學家做了很多研究,指學生的學習專注力(Attention span)只能維持二十至三十分鐘,所以他們在計劃教案時都按這個節奏,每二十至三十分鐘便安排不同的教學活動,以刺激學生的吸收力。所以我對B說,要追進度,也要適時休息。其實做任何事都不能無間斷地做,我們在中段休息,就是為了要走更遠的路。根據過去讀書和工作的經驗,我喜歡每一個半至兩個小時,便給自己一個小休,把工作停下,站起來、伸伸腰、拉拉筋,讓腦袋放鬆一下。休息過後,狀態、轉數和創作力,都會比休息前更好、更快和更理想。
記得當年在中大醫學院讀書時,頭兩年的下午,多數是三小時的實驗課,當時無論實驗有多複雜或困難,我們都會輪流去吃下午荼。那時候最受歡迎的是醫學院飯堂(Medic canteen)的「檸檬批」(圖)──上層是軟軟的忌廉,中間是清新帶微酸的檸檬慕絲,最底層是烘香的脆餅底,真的食極都唔厭,而我每次吃完,都會想:「如果可以大嚿啲就好囉!」短短的二十分鐘小休,大家飲杯茶食件餅「吹吹水」,回氣後返回實驗室又可以集中精神繼續做實驗。所以,大家努力工作或讀書之餘,三點三小休不要忘記去下午茶鬆一鬆。
延伸閱讀: http://www.facebook.com/pages/Cheerful-Life/428960323870312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