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穿過巴塞隆拿的街道隨處見到的是高迪的標記,他把纖細蜿蜒的形式演化成新藝術風格。他的現代主義風格是日本藝術的衝動與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酷愛的紛飛植物形態的結合。由於他的野心──建築高空拱形──世界著名大教堂聖家族至今仍未竣工,在外觀設計上它雖然不是完全不像其他西方哥德形式大教堂,但卻已被高迪的天才演變成向上延伸的線條,極不尋常。在巴黎地鐵的入口處和奧布里.比亞茲萊插圖的書中也可看到類似的形狀。
高迪出生於貧窮的巴斯克家庭,父親是鍋爐製造工,他不是個健康的孩子,且天主教信仰迫使他禁食幾次,影響了他的健康。他在職業生涯早期就已接到過多的項目,需要很多助手,但在他的後半生,因經濟條件惡化,於是把精力完全投入到建造大教堂的工程中。事實上,他後半生住在大教堂的工棚裏,穿粗糙凌亂的工裝,比以往更虔誠,甚至到了被封為聖人的程度。
他的去世幾乎也像古聖人一樣奇異:心事重重地走路時被電車撞倒,被救起時由於衣着破亂,被當成窮人送到慈善醫院,兩天後才被認出,可是已錯失接受及時治療的機會而於翌日死去。市內所有重要人物集體致哀,舉行最豪華的葬禮,把他埋在生前心愛的大教堂裏。
知道或欽佩他天才的人們為高迪沒能在生前完成雄偉的大教堂深感遺憾,每年成千上萬去巴塞隆拿的朝聖者參觀他的驚人杰作。他使用的方法也許永遠不會被模仿:他不畫建築圖紙,而是製作模型,且自身是建築業的專家,使用磚瓦、石雕、鐵器和琉璃瓦,還是熟練的木工。因此,這樣協調統一的作品可能永遠不會在建築界再次出現。
他留下的筆記很少,沒有日記,書信也很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仍然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