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專欄:(悠遊芊陌)A級成績表 - 蕭煒春

親子專欄:(悠遊芊陌)A級成績表 - 蕭煒春

老爸近日收拾房間,給我找回了好幾張小學、中學時的成績表。一張張發黃、發霉的紙本,滿載着兒時的回憶。「嫺靜好學、知禮守規」、「讀書聰穎、文靜有禮」,這是小學老師們最常下的評語;對比起長大後的惡形惡相,反證三歲真的未必定八十。中學的成績表更攪怪,單看分數,以現代父母的標準而言,該是大大落後於起跑線了。譬如英文考了一個E、數學成績最好也只有B,卻分別在全級80人中排第18和第2,老爸老媽見大家都是如此這般無所謂,也就沒有多言。看看現在的孩子,考試拿了個90分仍要面對留級的威脅,真心覺得那個舊年代真好。

我家孩子從來沒有紙本成績表,學校與家長的聯繫,完全倚仗互聯網。小學老師也會寫上評語,但總嫌冰冷冷的,可能就因為少了在班上輪流叫名取表的戰戰兢兢,孩子們有時會表現得事不關己,反倒是家長們更熱心。媽媽們互通消息,發現即使經歷了科技的大躍進,成績表上老師那幾句評語,數十年來還是千篇一律。教育界朋友私下透露,原來某些學校在發放評語方面是有限制的,譬如不能直接批評,以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又或窒礙了將來升學的機會,有些學校甚至會發放一套規範用字以供老師選取。
小悠升中後,成績表再沒有老師評語,取而代之是一個努力指標(effort and commitment grade)。某天她喜孜孜告訴我,學校給她頒了一張獎狀,表揚她這個學期全部八科的努力指標均取得A級。「老師叫我名的那刻,身邊朋友都瞪大眼看着我,沒有人相信以我的成績竟然可以得獎。其餘獲獎的,都是成績好得可以取獎學金的。」女兒的成績一向平平無奇,是那種一不小心失手,就會墮入見家長危機的學生。情況有點弔詭,孩子成績差,家長通常指摘他們不夠用功,天天掛着打機上Facebook,我家女兒不打機也沒有面書帳戶,結果努力指標爆燈,分數始終在低位徘徊。
看着自己那張陳年成績表,在那堆B、C、D、E之間,同樣是只有操行取得A級。想起工作上不斷遇到拿着亮麗成績表,卻處處表現得高分低能、事事只管埋怨最懂練精學懶的同事。成績與態度之間,最理想當然是兩者兼得,若然真的要作出取捨,無論作為母親作為上司,一定會捨前者取後者吧。更何況一紙成績單,不過是人生一個片段。互聯網近日瘋傳一條由內地一名小學教師,在發放成績表發前給家長的微信,內容十分令人感動:「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着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長大,陪着她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只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還沒法確定我家那棵將來到底是花還是樹,只能欣賞她天天努力向上的態度。堅信人生不是贏在起跑線,孩子的花期即使要較別人長,終歸會有果實豐盈的一天。

作者:蕭煒春
傳媒人、兩女之母。徘徊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終日嘔心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