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國電影《盲山》相比,《被奪走的12年》沒有那種因人類的麻木而帶來的強烈震撼。《12年》中,有各種各樣的黑奴,有的因主人欠債將黑奴抵押出去,黑奴一心一意等待主人贖回;有的不甘做奴的命運,奮力反抗至死;有的學會與命運講數,用黑奴的身份享受做主人的快樂;有的想用死亡逃避一世為奴的命運……即使置身一個黑人為奴的世界,每一個黑奴都有自己的獨立靈魂。
《盲山》不同,《盲山》中每一個人都是盲的,既盲目,更盲心,山上幾乎所有的女人都是被人販子拐賣為農民的妻子的,她們抗爭不果後,便安然接受被販賣的命運,自己不再抗爭,也阻止其他人抗爭,並且視抗爭者為異端。身為女人,不為自身命運抗爭,甚至殘害女嬰生命,把自己生下來的女嬰弄死。所以,盲山中的人必然一代又一代重複自己的命運,一代比一代更盲目、麻木、冷血。電影講的是發生在一座山的故事,但其實是整個中國的寫照。每一個被害者又都是加害者,乃共業。
《盲山》是中國導演李楊的作品,他的首部「盲」系列電影是《盲井》,這次,販賣的是人命。盲,是對中國最好的詮釋,目死亡了,就是盲,整個中國,每個人都麻木地生存着,對旁人命運目不旁視,對自己的命運同樣盲目盲心。《12年》令我想起這兩部電影,強烈推介大家找來看看。
https://www.facebook.com/yoyo.kowai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