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中央屠宰 敲響喪鐘

倡中央屠宰 敲響喪鐘

農曆新年前禽流感經內地活雞傳入本港,掀起「港人港雞」這甚具政治意味的訴求,其實食物供應一直與中港政治息息相關。1950年代中共被西方經濟封鎖,對港出口農產品能賺外匯,故其時香港人所吃活雞大部份來自內地。六十年代起內地政局動盪,農產品無法穩定供應,港英政府遂鼓勵本土農業自給,郭銘祥年輕時那些惠農政策都在這背景下實施。

九十年代本地雞無法與內地廉價傾銷競爭,雞場由七十年代的800個減至80個,但及後兩次禽流感大爆發,對本地活雞業來說卻是危中有機,因政府加強對內地活雞的檢疫及衞生要求、限制供港數額,本地雞場數目稍為回升至約150個。惟2004年起引入內地冰鮮雞,政府又宣稱將推行中央屠宰,敲響本地活雞業喪鐘。「新鮮雞好食過冰鮮,因為劏時隻雞驚,肌肉收緊,肉質咪實囉。如果中央屠宰,朝早劏擺到下午、夜晚先食,佢肉鬆弛就腍」。很多雞農覺得一行中央屠宰便再無法跟大陸競爭,紛紛接受政府賠償交還牌照。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eature/h7n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