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有耳:自由行逼爆香港 自由黨方剛:養活基層冇得怨 - 李八方

隔牆有耳:自由行逼爆香港 
自由黨方剛:養活基層冇得怨 - 李八方

【隔牆對論】

記:《蘋果》記者 方:自由黨、立法會批發及零售界議員

記:為內地自由行人數設額,你看法如何?
方:我很不贊成為自由行人數設限,因為全世界都沒有設限,為甚麼香港要設限呢?即使是配額制,但如何配呢?配幾多才是適合呢?香港每年有成幾千萬自由行人次嚟旅遊。若果要設限、要減少人數,零售業界一定裁員、倒閉。零售業界養活了一大班基層,要限制人數對他們沒有好處,對整個香港都沒好處。
記:但不少人將現時港鐵的擠迫、多等多少班車也上不到的原因,歸咎於旅客不斷增加,你是否認同?
方:我想問,港鐵是甚麼時間才擠迫呢?「係上班、落班時擠迫咋嘛,係唔關遊客嘅事囉」。港鐵要想方法舒緩上下班的擠迫情況。至於在上水港鐵站,那些大多是一簽多行的水貨客,一日走幾轉,我認為應該要嚴打,不應讓他們來來往往,兩邊政府都要做工夫,不可以鼓勵一簽多行從事販賣活動,我認為如果要減人次,應該要減這些。

去年訪港旅客5,430萬人次,當中逾七成、約4,075萬為內地旅客。

記: 但內地旅客在港鐵和街上「隨處踎」、大小二便,的確令不少港人感到厭惡、對內地人反感,這教港人如何是好?
方:我們已找旅遊界議員姚思榮傾談這問題,這方面,我們惟有從文化教育着手,現時接待內地旅行團的導遊,旅客來港一上旅遊巴士,便會即時教他們,在香港不要亂拋垃圾和吐痰、口水,不能在街上大小二便。但我認為,我們不應該歧視他們。你想想,香港人97年移民去加拿大時,加拿大一樣批評我們香港人如何差劣,我認為大家應該包容少少。
記:有甚麼方法舒緩自由行遊客過多的問題?
方:首先要收緊一簽多行,減少水貨客;其次在旺區如廣東道,安排多些位置讓旅遊巴、的士上落客,不要令他們堵塞行人路,找多些督導員指揮交通、安排車輛分流。長遠來說,要在邊境興建商業城,舒緩自由行到旺區購物。
記:由光復上水到尖沙嘴和旺角的驅蝗行動,參與行動的人也是不滿街道、港鐵、商場紛紛遭自由行旅客逼爆,居住社區也要變身迎合自由行,壓迫到了爆發點才上街,你理解他們的心情嗎?
方:如果你去泰國遊埠,人家在你面前「戙一個牌」,說不歡迎我們香港遊客,還要手指指在你鼻前,你下次還會去泰國嗎?人家常話香港是購物天堂,對遊客要有禮貌,招呼要好,這些概念去了哪裏?全部也不見了。
我不是怪他們有這些情緒,這情緒很普通,「如果我係佢,我都會有咁嘅感覺,問題係政府要做啲乜嘢去解決?」自由行對經濟很重要,這點也要照顧。但驅蝗行動沒文化,損害香港國際形象,真的要停!兩邊政府已經重視此事,就給時間政府做事吧,「佢哋唔好再個個星期去拖篋,真係俾遊客好大反感,到時你哋想佢嚟已經冇得補飛」。

部份內地遊客隨處大小二便等不文明行為,惹來港人反感。

記:你不斷強調自由行對業界很重要,零售界是甚麼時候開始,對自由行如此賴以維生?
方:03年沙士時,半島酒店得一間房有燈着。半島酒店百多年歷史從未試過如此蕭條,當時業界很擔心,我們之後到北京見(前)副總理吳儀,道出苦況,最後她應承放內地自由行來香港,當時她說:「我放人係好容易,你哋香港承唔承受得到?」這句話,我們當時不太重視,因為百業蕭條,根本看不到有這個可能,今時今日回看,她的話沒錯。
問題是過去10多年,香港只享受自由行帶來的成果,沒做過任何配套去解決所衍生的問題,政府現在即使做,也不能一蹴而就,市民要包容,我明白大家的苦況。
記:不少市民也抱怨街坊、本土小店被迎合自由行的名店趕走,即使你在中環屹立10多年的時裝店,2011年也備受內地自由行客人歡迎的德國皮具店以高租金踢走,你不抱怨嗎?
方:在自由社會,這些不可以怨人,「你畀唔起個租,有人畀得起,攞咗你個位,呢個係商業決定。我冇呢個能力畀到,佢畀到,仲要畀到多我成倍嘅租金,唔到你唔睇得開。如果你自己激氣,你自己攞嚟講。我覺得冇所謂」。
香港是個國際城市,便要接受全世界嘅競爭。我今日方剛做唔掂,付不起租,業主找個韓國人去做,韓國人做唔掂,搵美國人、搵法國佬入去,沒法子,社會要接受。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