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技術須耗逾億元

加密技術須耗逾億元

【本報訊】通訊辦(圖)早前建議港視轉用DVB-H制式,昨卻突然指轉用DVB-H也有機會違法。學者及業界一致認為,港視惟有將發射訊號加密,再生產只供連接流動裝置的解碼器供市民收看,惟涉及成本動輒以億元計。廣告業界則指,若市民要購買特定裝置才可收看港視,其廣告收入會較預期大減三成。
王維基昨在電台節目中指,願意斥資在本港大廈天線加裝過瀘器,防止用戶收到港視訊號;又指願意改用DVB-H。但早前有電視生產商向他稱,有興趣在日後的產品中加入港視會採用制式的內置解碼器,故住戶可經大廈天線收看港視,他質詢該局屆時會否再被指違例。消息指有關生產商是樂聲,惟樂聲昨表示暫不回應事件。
通訊辦其後會見傳媒,指在大廈天台加裝過瀘器的做法不成立,因現時本港有九萬個舊樓、村屋用戶自行以魚骨天線接收電視訊號,該局無法規管;又指即使港視轉用DVB-H,但如有電視生產商生產內置此制式解碼器的電視,數年後變普及,經天線接收用戶逾5,000,也會按《廣播條例》執法,意味港視無論使用甚麼制式也有機會違法。

廣告收入減三成

港大電機電子工程副教授張星煒說,港視惟有將電視訊號加密,「就算俾大廈天線收到(訊號),喺電視都睇唔到」。其後,港視也要找生產商製造有解密功能的接收器,接駁電視收看節目。
香港數碼廣播推廣協會成員張曉林指,有關加密技術涉及龐大成本,現時市面上類似的接收器,每件成本動輒要200至300元,推算單是要製造接收器供百萬市民收看節目,便要耗費逾億元。
廣告集團The Bees行政總栽曾錦強稱,要買特定接收器才可收看港視,會令觀眾數目大減,故假設現時無綫一個黃金時段的廣告費約10萬至20萬元,港視便會少約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