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行出哲學:全馬全家福 - 愛跑仕

毅行出哲學:全馬全家福 - 愛跑仕

蔡東豪:愛跑仕真是有福氣,一家三口一齊跑全馬,大部份跑友只能羨慕。我個仔即使肯跑,他18歲時,我已被列入元老組。

跑馬拉松,是一種福氣。首先,你要有大致健康的體魄,有一腳伸開各種不練跑藉口的自我紀律,生活的擔子不致於令你沒有練習時間,還要有些餘錢(想想這個世界有多少人買不起你的跑鞋,更不要說飛到外地去跑了。)
一個人跑馬是福氣,和也是有福的配偶或男/女朋友一起跑,是福份,一加一超過二。女士有更多不練跑的理由(曬黑、腳粗、人身安全……),於是全馬賽事女跑手往往不到一成,她們也未必影響到男伴去跑。曾在京都馬拉松遇到一男一女手拖手一路跑,也由衷地在心裏恭賀。
全家跑是更大挑戰。年輕的子女甚少有興趣去練全馬,三十多四十多歲的跑手,永遠佔多數,五十多歲的,也多於二十多歲的,很多人開始跑馬時,父母已經跑不到了。

比跑sub-4更感恩

我是個有福人。先是以「馬拉松戰役二千五百周年」為誘惑,令兒子在十八歲便和我跑了他第一個全馬-朝聖式的雅典馬拉松,再游說得太太也在台北一起跑了一個。終於,在上個月16日,一家三口齊齊整整,手牽着手跑過高雄馬拉松的終點拱門,達成了全家跑全馬的目標。時間雖然是不值得炫耀的sub-6,但卻是馬拉松生涯中的最大成就,比起sub-3、sub-4的PB,更令我跑不動掛鞋時少留遺憾。
係嘅,跑波士頓,我冇試過,但我試過全家跑完全馬噃。
事隔一個月,心中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福份之外,也有緣份。跑高雄,是因為決心去全家跑時,香港渣馬早已爆滿,高雄尚可報名,太太工作只容許用一個周末離港跑,而高雄全馬的時間限制是平易近人的六小時十分,也是原因之一。
高馬是值得推薦的。5,000全馬跑手加7,000超半馬(25k),不算很多,但氣氛仍然熱鬧,因為賽道設計基本摒棄灰沉沉冷冰冰的高速公路,而是經過鬧市、河畔、湖邊、濕地、漁港、公園,穿透社區,於是不少路段有市民沿途打氣,有學生排成長列與跑手擊掌high five。
由於比賽設有造型獎項,很多跑手都盛裝扮嘢落場,是我在日本以外跑過最有日本feel的路跑,共通之處還有社區組織和廟宇擺的眾多民間補給站,水果、運動飲品都不缺少,甚至有個免費麵檔。當然,這裏並沒有太鼓隊,但打氣隊伍當中有中式鑼鼓、舞龍舞獅、三太子神偶等中國文化元素,則是日本沒有的。
高雄馬拉松是有風情有人味有heart的賽事(例如初馬跑者另有紀念品),也有綠色元素(不設跑手包、不派衣物寄存膠袋、很多人跑全程用同一個紙杯)。
各有前因莫羨人,有怎樣的市民,就有怎樣的馬拉松,批評渣馬以外,更積極的是努力提升此城的長跑文化。

愛跑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