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啄唔斷傷聲

雞啄唔斷傷聲

【本報訊】聲線沙啞除因食得太多煎炸食物外,喉部附近的肌肉僵硬也可能是原因。聲沙原來可以透過按摩改善,言語治療師潘文瑋指出,除了推銷員、經紀及教師屬聲沙高危族外,家長任由小朋友大叫大喊,或要孩子參與過多課外活動如唱歌及朗誦等,均可令兒童小小年紀便出現聲沙問題。
記者:伍雅謙
每個人由舌根、喉嚨到肩膊約有40餘組肌肉與聲線有關,若舌根及喉嚨肌肉僵硬,便會限制喉嚨活動幅度,令聲帶在發聲時不夠靈活;肩頸肌肉繃緊則會影響呼吸,說話難以順暢。潘文瑋指一般人聲沙源於發聲時用錯力,如說話太多、太累、太緊張、咳嗽仍堅持說話等,會令舌根及喉嚨肌肉變得僵硬致聲沙。
她指出,本港去年底引入「筋膜放鬆法」,透過按摩拉鬆患者肌肉,增加喉嚨靈活性,減低聲帶勞損。一般人接受適當指導,自行按摩舌根及喉嚨兩側肌肉,每日早、午、晚各按摩一次已可放鬆肌肉。若已出現聲沙情況,要重新養出一把靚聲,除按摩外,也須學習以丹田氣說話,平日多練習腹式呼吸法,「吸氣時脹肚,呼氣時收腹,呼吸時唔會拉動到肩頸肌肉」。由於呼吸時活動腹部肌肉,說話時便自然能使用丹田氣。
護聲同樣重要,她提醒,說話不要「雞啄唔斷」,每句話之間要停頓、長時間說話緊記中途喝水,也要少吃煎炸及辛辣食物及避免大叫。

教師惡媽高危

需經常說話的行業如推銷員、經紀及教師是聲沙高危族。但原來管理層為增威嚴,說話時壓低聲線,也會令肌肉緊張以致聲沙;家庭主婦經常為管教子女而大聲喝罵,也是聲沙常客。現時兒童因聲沙求診上升,因家長為谷小朋友升學,報讀過多課外活動如唱歌及朗誦班,令小朋友要經常說話,聲帶休息不足。治療師一般着家長留意小朋友飲水量及用聲方法,也避免縱容子女經常大叫。

放鬆筋膜三部曲

1.郁動口部及舌頭時會感到下巴位有一條較硬肌肉,即舌根肌肉。先用一根手指橫向揉鬆該肌肉,再由下巴前端向後推,將肌肉拉長,整個動作重複三至五次。

2.由下巴至耳朵的顎骨位,中間有一條斜向肌肉,用一根手指以橫向手法揉鬆該肌肉後,再順着肌肉方向拉長肌肉,整個動作重複三至五次。

3.將拇指及食指放在喉核上方後端位置,手指固定喉核後,頭部慢慢抬高,待三至五秒後再慢慢垂下頭至正常位置,重複三至五次。

資料來源:潘文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