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不是講(獨立時事評論員 李兆富) - 李兆富

廉潔不是講
(獨立時事評論員 李兆富) - 李兆富

兩會閉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上,仍在強調建設廉潔政府。主流意識,很自然聯想到減少公費娛樂等表面功夫。這一點新一屆政府似乎有點成績,至少今屆兩會,據說許多與會者在衣飾裝扮上,都要走樸素路線;可是大陸的官場文化,跟廉潔的標準,仍然有一大段距離。
所有文化現象,都是建基於制度。大陸政府管治的問題,官場文化只是表象,制度的缺陷才是問題核心。貪腐的定義,是掌握公權者,以權謀私。事實上,每個有權在手的人,都不會吝嗇權力,也不會嫌利益太多。當然我們可以信人性本善,但我更信人性自利。
貪污的人,當然知道自己的行為違法。但是他們總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找些藉口:「人人都這樣做,我不做,對世界有甚麼影響?」「做好官,比做貪官更加要耍手段,我們留下來,之後就可以為人民服務。」
感動之以道德,基本上不會奏效。
「以強權力由上至下,可以打擊貪污嗎?你們香港不是有廉政公署嗎?」去年到大陸做講座嘉賓,有聽眾如此問。
「那麼,我的又怎樣確保最有權力的那個不會貪?」以前的人,希望賢君哲王不但造福萬民,亦同時是世人的道德模範。可是,在廿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不會再信這種神話吧。民主的實驗經歷了兩個世紀有多,起初就是為了不用再尋找賢君哲王,想不到,兜兜轉轉了一輪,民眾還是想用選票去將自己奉獻出去。
與其希望有個才德兼備的領袖去肅清貪官,長遠解決的方法,就是界定清楚權力的應用。通常,越少個人酌情權,貪污的機會也越少。法治的意義,就是減少人治。很可惜,到今天為止,大陸仍然是一個人治社會,在人治社會,難免有貪,不是說甚麼領導人有決心就解決得了的問題。
我不認為是中國人的本質好不好的問題。其實在外國,也有不少貪污的醜聞。大陸系統性的貪,根源必然是系統上的缺陷。有權力才有貪污,以規章制約權力,減少貪污出現的機會,是唯一可以做的事。李克強提出要增強透明度和釐清權責,總算是走對路,但中國與真正的法治,確實仍然有一大段距離。

李兆富
獨立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