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樂:土耳其卡帕多奇亞 飛天遁地奇石區

遊樂:土耳其卡帕多奇亞 飛天遁地奇石區

17年前,揹背囊闖蕩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亞(Cappadocia),就是為了一睹月球地表,數百萬年前的湖泊,被三座火山不斷爆發的岩漿和火山灰,層層覆蓋湖床,經風化侵蝕,渾然天成一地怪石,當年從地理課學會的應用在眼前的奇石區,心感拍案驚奇,只是當年窮苦學生,不能乘坐熱氣球。17年後重臨,終於一償所願從高空鳥瞰,老石奇幻,引人目眩,怪不得去年獲CNN旅遊網站選為全球27個壯觀美景之一。高空看有趣,鑽山窿更精采,爬入石洞看,卻發現直到今天還有人淘石洞掘金,又有人堅持聰明笨伯生活,且看別有洞天的石頭歲月。

記者、攝影:孔詠詩

終於圓了我17年前沒錢玩熱氣球的夢。心情緊張,一大清早便起床,拿起相機和攝錄機整裝待發,跳上熱氣球由高空360度全方位鳥瞰,晨光把沉寂旱谷照得金黃,它的面積比我想像中還要大。平日站在地面看的高聳尖岩,忽然變成積木,Ortahisar城堡經歷風吹雨打如頹垣敗瓦,一地密密麻麻的石柱天然雕琢成各種奇形怪狀,甚麼聖母、駱駝、拿破崙帽子如藝術展品掠過,某些地帶早被削磨得光滑,雪白石炭岩優美如一浪接一浪的陸上Gelato,接連飄過粉紅谷,天然雕琢下只剩堅硬的紅岩。駕駛員刻意低飛,在狹窄的峽谷中滑行,幾乎觸手可及石洞的白鴿屋,非常驚險刺激,直到熱氣球着地,手心還冒汗。這時,再回望Uchisar岩堡配上漫天飄浮的熱氣球,這75分鐘的月球漫遊,實在震撼。

山洞不代表永恒,石頭經風化後會崩塌,許多奇石洞已失去外牆如廢墟。

河中央用餐,看到已透心涼。

熱氣球之旅Turca Balloon

網址: http://www.balloonturca.com/en/index.html
費用:每位約$1,508(約75分鐘飛行,降落後有香檳及證書一張)

奇石群曾是避難所

坐熱氣球飛天可看到奇石荒涼,遁地走到石洞探奇又是另一片天空。奇石區全年日照超過300天,最適合戶外漫遊。位於奇石區Hasan和Melendiz兩座火山之間的Ihlara峽谷,號稱全國景觀最美的健行步道,全長14公里,由Ihlara村出發到Selime修道院要一日才走完。走下300級木梯,沿着Melendia Suyu溪谷遊走,晴空配以潺潺流水聲,抬頭望兩旁白楊樹和開心果樹列隊歡迎,格外心曠神怡;樹後是100米深的陡峭岩石,細心看斑駁石壁上又出現熟悉的洞穴。導遊Asim說:「拜占庭時期僧侶避難到峽谷隱修,如今留下100間彩繪石窟教堂,極盛時期曾住8萬人。」古人為求生存實在到處都可容身。走入Agacalti教堂遺址,壁畫保存完整,色彩繽紛。走出峽谷,送來電影《星球大戰》拍攝場地Selime Yaprakhisar全景,彷彿是月球表面,既無生命氣息又詭秘。
Derinkuyu則是奇石避難所,原來戰亂時修士和村民一併挖地下城避難,「公元前四世紀起,為了避開敵人,挖掘地下城生活達兩個月之久。」這裏是奇石區36座地下城中規模最大的,深85米,相傳高峯期曾住2萬人,現時開放十分一面積,即只有四層,給人參觀。遊客要彎腰步入狹窄石梯,內裏如蜘蛛網四通八達,最近地面一層殘留石水槽證明曾用來養牲畜,下一層挖有許多大洞儲糧餉;再往下鑽開始想考慮空氣問題,居然在地下城建立完善的通風管,讓新鮮空氣可由上往下輸送;如被敵人攻入,在昏暗通道上又設有兩噸重巨石輪,運用槓桿原理推動堵住通道。至於大小二便,從考古發現古人用陶壺盛載,由專人按時運出洞外,這都見證人類生活智慧早已超過大自然規限。

Goreme地區的戶外博物館有30座洞穴教堂,都是九世紀時鑿的。

陶藝店第五代傳人展示上釉及釉燒過程,傳統工藝是全人手製作。

以為奇石區寸草不生?其實農民是以種植蔬果維生。

地下城Derinkuyu Underground City

地址:Derinkuyu Underground City, Nevsehir
入場費:$52

鑽山窿別有洞天

返回地面,捐入村民私家洞也是一種另類樂趣,因每鑽一個山窿都有新驚喜。農民利用岩洞冬暖夏涼的特性,用作天然儲存庫,冷藏南瓜、薯仔甚至紅酒,盡顯民間智慧。Avanos市盛產陶瓷,靠在紅河Red River上游,挖出河床含鐵量高的泥土做陶器,在洞穴工場塑形後方便風乾。走入Omurlu Ceramic洞穴陶藝老店,代代相傳至第五代,老師傅Ahmet示範塑形時一邊用腳踢拉坯機,手快快揑幾揑,數分鐘便轉出個花瓶來,很是有型。「最困難是製造古代酒壺,中空圓環設計可套在肩上,極考做工。」 Ahmet說,接着拿去素燒、上釉及釉燒,佩服工匠對住大花瓶時手起筆落,草稿就在心中,手做手繪的工藝的確精緻。
另一家Chez Galip陶藝店更神奇,拉開掛氈是過千呎的頭髮博物館,太恐怖了,圓拱形洞壁貼上一束束頭髮,看得我毛管直豎。店主是陶藝名匠Galip,三十多年前收了一名法國學徒學陶瓷,臨別前學徒剪下一束棕髮致謝,其後很多遊客有樣學樣,送上頭髮留給店主留念,至今估計收藏了16萬人的頭髮,打入健力士世界紀錄。他每年更從中抽出10名幸運兒,免費教授陶藝,每束頭髮會掛上名片,寫上姓名、電話、聯絡方法和日期,有些更附上靚相,期望髮絲傳情。

收藏了16萬人頭髮的石洞,相信是世上獨有。

陶藝店Omurlu Ceramic

地址:Yeni Mah, 3 Cad., 2 Sok. No 26, Avanos, Nevsehir, Turkey
網址: http://www.omurlu.com

頭髮博物館Chez Galip

地址:P.O.Box:2250500, Avanos, Nevsehir, Turkey
網址: http://www.chezgalip.com

石洞探奇

地底規劃一流,追兵攻入即推巨大圓石門堵塞通道。

地下城洞中有洞,設陷阱防禦敵人入侵。

由於洞內昏暗,教堂的牆壁色彩能保存完整。

洞穴內有陶藝工場,這個腳動拉坯機需手腳並用,注重力度控制。

穴居人編織安樂窩

無疑發展旅遊會帶來收益以提高GDP,但過度發展卻帶來麻煩,相信香港人感受至深。「跟你第一次來相比,奇石區改變了!」 Asim感慨說。重遊蘑菇石柱群,有幾朵掉了頭,Fairy Chimney區的煙囪,有的倒塌了,「現在只有兩成人仍居於洞穴中,其餘多數搬到新城石屋安居。」要尋找真正生活在山洞的穴居人,買少見少,只得老人堅持死守,Asim好不容易才找到Duygu,嫁給丈夫後在洞穴一住30年。洞穴內樓底只有八呎多,雪白石牆還留下人手開鑿的痕迹。「Tufa岩石好神奇,外表遇空氣會變得堅硬,但內部卻鬆散易碎,挖多大都可以。」 30年來兩層高石洞從未崩塌,樓上是睡房,地面兩個客廳連廚房,絕不是簡陋蝸居,鋪天蓋地是她親手織的地毯,點綴兩排靠牆的長椅子。「冬天出外去廁所最不好受。」五年前改裝西式廚房和座廁,抽水馬桶、煮食爐、暖爐齊備,跟現代居所無異,「以往蹲着煮食,又跪地織地毯,膝蓋都壞掉了。」現在走路時不能挺直身子,話雖如此,Duygu從沒有離開的念頭,「跟丈夫住得有感情,地方又大,夏天又可種瓜果。」說罷走到雪櫃找出去年自家種的合桃和杏脯給我吃,自給自足的洞穴生活最她令滿足。

Duygu一住石洞30年,現代化的客廳有梳化和西式廚房。

閒時手織枱墊幫補家計,細緻線條勾出心思。

以往長期屈膝編織,令膝蓋長期痠痛。

現代聰明笨伯回流

這回我們的車子停在熟悉的鴿子谷,人去洞空,部份外牆剝落,露出石洞真身,猶如廢墟。當中找到在洞穴出生的真正洞穴人Ismail Kutlugun先生,三代人住過半世紀,81年其居住的石洞被列入國家保育之列,惟有遷出做現代人,諸事不適應,92年哀求政府租回祖屋作茶室緬懷。「我愛穴洞夠寧靜,沒蒼蠅,住在這裏沒煩惱,有時覺得自己跟幾千年前的修士接通了!」公元四世紀開始,大批基督徒避走羅馬軍隊及伊斯蘭教徒的追捕,挖洞隱居,其後鄂圖曼帝國開放宗教,村民亦習慣當聰明笨伯,早已活出一套洞中生活智慧,「以前在隔壁養白鴿,收集糞便作肥料,種植杏脯。」
從尖錐形的岩洞外看,凡有小洞畫上圖案便是白鴿屋,爬上一條又斜又窄的石梯,石牆上人手開鑿方格,作為白鴿巢穴,「每次收集鴿糞後,快快把木門關上,就不傳臭。」 Ismail笑說,看得出他享受往昔的洞穴歲月,坐在昔日是客廳的茶室內,氣溫約有15℃,比戶外2℃來得和暖,「冬暖夏涼最天然,冬天鋪上地毯,摸摸貓咪便夠暖!」以往席地而坐,如今添置梳化,讓遊客短暫體驗洞穴的舒適生活。「我曾申請回這裏住,我想這才算活化古蹟。」臨別時,Ismail熱情地走到門口道別,他的經歷比硬繃繃的石洞更出色。

Ismail現在只能租用自己洞穴作茶室,希望日後向政府申請搬回石洞養老。

鴿子在古代的奇石區非常有用,既可傳遞訊息,又能施肥耕作。

別小覷一條石柱,內裏可挖出四層共十個洞,廚房、睡房、客廳齊備。

Travel Memo:土耳其

簽證:持特區護照毋須簽證,可逗留最多3個月;BNO須簽證。查詢:2572 1331(土耳其駐港領事館)

機票:乘土耳其航空經伊斯坦堡前往Nevsehir機場,來回機票$11,609起。旅客抵達伊斯坦堡機場後,轉機往歐洲其他城市等候時間超過十小時,即可免費參加半天或一天團。查詢: http://www.turkishairlines.com(土耳其航空)

當地旅行社:Delil Travel Tourism備有多款土耳其行程,詳情可瀏覽 http://www.deliltravel.com

匯率:1港元約兌0.29土耳其新里拉(YTL)(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時差:冬令時間比香港慢6小時。

實用網址: http://www.goturkey.com(土耳其旅遊網頁)

鳴謝:土耳其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