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多年前當VCD還成行成市賣七八十元一隻的時候,那陣子也興起過舞台劇的錄影帶和VCD,而且有一定巿場,當年我第一套棟篤笑,發行商只看劇名,內容也不過問,我十多萬便袋袋平安,如今,俱往矣。而除非是工作關係,否則我絕不在畫面觀看舞台演出,因為從演舞台劇多年,覺得那種觀眾和演員一起去經歷的互動感和現場感是現今媒體科技無可取代的。
但這個概念在上周末被一齣「電影」令我改觀。
影片名叫《覲見英女皇》(The Audience),本身卻是舞台劇,但以現場錄製後用電影模式在戲院播放,是倫敦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的新猷,自09年起以劇場直播形式轉發到全英指定的電影院接收和放映。英國觀劇文化根深柢固,戲劇連續上演一季是平常事,即使如此,著名劇目仍往往一票難求,有了科技幫助,觀眾則可以退而求其次,以較舞台劇便宜的票價入電影院看話劇。影片雖然以多部錄影機現場輯錄,有近距拍攝,演員細緻表情盡覽無遺,但「缺點」卻是未能如親坐劇院內能一眼網羅整個舞台上的所有動靜,更不能隨意選擇觀看舞台的哪一個部份,而拍攝方面就很考導演工夫,角度太廣就沒有鏡頭的張力,令演出反而在不立體的畫面上顯得失真;而動不動就採用近鏡拍攝又似cheap cheap處境劇,但此劇的現場轉播導演處理到家,鏡頭運用既保留舞台現場效果,又不流於電視劇拍攝形式,對舞台肯定有一定的認知。
無牽制的創作自由
故事講述英女皇自登基以來,逢星期二晚便在白金漢宮接見在位首相聽取國事,此皇室習俗一直流傳至今。飾演女皇的是憑《英女皇》一片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海倫美雲,她演的女皇年齡橫跨60年,舉止維肖維妙,殿堂級演技更令人拍案叫絕,其他飾演歷任首相的亦不乏電影和舞台著名演員,台上互拋精湛演技,看到賞心悅目,當然,假如對英國近代歷史和首相不甚了了的觀眾則肯定較難投入。電影現場拍攝,所以跟隨演出設有中場休息,而電影則在這15分鐘內加插一些製作花絮,令觀眾對幕後設計有更深了解,最難得是請來編劇現身說法,講述創作由來和歷程,原來一切所謂女皇與首相之間的幽默相處或睿智對話,全屬子虛烏有,如有雷同,實屬不幸。這份毫無牽制的創作自由,就是他們戲劇引以為豪、賴以成功的元素。
忽發奇想,中央政府可有氣度容得下一部細數近代領導人的舞台劇?
【一言棠】
撰文:歐錦棠
除表演藝術,也酷愛文字、影像及武術,其文章往往一針見血。
本欄逢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