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雷軍好命過魔童 - 丘亦生

金融雲端:雷軍好命過魔童 - 丘亦生

近來大行其道的小米盒子,即使在香港也有不少捧場客,這部設計簡約的機頂盒,可以立時把家中的電視化身成互聯網電視,從此煲劇無極限。
不過,它推出的時候,也曾經出現波折。事關廣電總局認為,這新產品可以從網上下載不同的視頻程式,與現有政策牴觸,違反可管可控的原則,於是在產品年底推出前突然出手叫停,連服務測試也要即時終止,差點令小米盒子胎死腹中。
事件擾釀了幾個月後,小米終於找到缺口,透過與廣電總局指定的合作夥伴推出服務取得綠燈。花筆墨說這個例子,是想說明,在數碼化世界裏,創新服務與原有服務的界線從來都模糊,就算今日界線分明,明日都可能不再清晰。其實同樣的情況,對今次港視風波同樣適用。

法規更新總追不上科技

數碼滙流(convergence),指電訊廣播互聯網將互相踩界難分難解,早已是電訊廣播監管的老問題,說了十多年,但矛盾總不易化解,在數碼化下,甚麼是流動電視?甚麼是固定電視?兩者能單單用固定住所來作界線?在家中用iPad看流動電視就沒有問題?那麼透過Apple TV或小米盒子把手機視頻傳送到電視上看,又有沒有問題?
法律及牌照條文,往往寫完就算,隔幾年才會檢討一下,閒閒地又再傾一年半載才落實修改,但iOS幾年間已出到7.1版本,中間大大小小不知改了多少次,Android升級版本之多,更加數之不盡,你說法規的更新如何追得上科技。
因此,過去通訊局沿用的監管原則,是 着眼服務內容而非眼花繚亂的技術。奇怪在,今次流動電視的爭拗中,關鍵正正在技術制式之上,這在過去電訊廣播議題中非常罕見,事關香港的電訊政策,過去一直高舉技術中立的原則,只要能做到牌照的要求,制式從來不是他們關注的部份,昔日發流動通訊牌,你可以用GSM、CDMA,就算TDMA也好,監管機構何曾過問?為何今次卻認為,某一制式必定沒有商量調節的餘地?在合法與不合法之間,理應有好大空間,可以斟酌。
尤其是,幾年前的流動電視技術,現在不少已經過時,手機業都已經開始研究5G,retina也已成為流動設備的基本屏幕配置,但監管機構還在叫人用回VCD質素的行將淘汰技術推出服務,聽落真的啼笑皆非。

內地網企尚能打擦邊球

查實,現在已有人預言電視之死,數年後大家客廳中放着的不再是電視,而是多功能屏幕,可以一邊用來打機聽電話上fb淘寶轉賬,看電視只是其中一個用途。科技會不斷進步,新的觀賞模式將會出現,越想保護既有行業,反而會加速這個過程。
說回小米盒子的風波,即使內地對電視服務管得嚴嚴死死,部門利益矛盾更超乎港人的想像,但仍容許小米創辦人雷軍等一眾新企業家打擦邊球,在這個國企環伺的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怎麼標榜市場更開放的通訊局,反而要叫王維基走投無路?
今時今日,雷軍竟然好命過王維基,你說奇不奇怪?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