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會,先是總理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踢走,後有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就2017年特首普選,定下「一個立場三個符合」的原則。再有早前各南來或駐港的中央大員,就一人一票選特首設下種種限制,政改的所謂公眾諮詢還未結束,已經定調。鳥籠的高矮肥瘦,已經造好了,只差擇日出來公開示眾,好叫香港人乖乖就範。
我對2017年的特首普選,開始就不抱一點期望,發展到今天如斯田地,我一點都沒有意外。回顧回歸後港人爭取民主普選的進程,歷史雖然不是簡單重演,但一切都似曾相識,每到政改關鍵時刻,就由中央政府出面,或用人大釋法,或用人大決議,否決普選,再為政制進一步民主化設下重重限制。
2004年人大釋法,否決了2007/2008雙普選。我們等到2007年,人大常委又一錘定音,否決2012雙普選。後來,又承諾2017年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之後會有普選立法會。香港人半信半疑,好不容易又等到2014年,政改諮詢出籠了,先由本地官員、親建制政黨和左報打頭陣,再由中央大員陸續放話,把普選的定義逐步收窄,對民主普選充滿期待的香港人又再被迎頭澆一盆冷水。
在共產黨的管控下,所有選舉都是預知結果的。這不是諷刺或戲謔,而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不但在中國大陸發生,這一套更要絲毫不差地搬到香港來。
2017的所謂特首普選,圖像越來越清晰了:提名委員會要由四大板塊組成,產生辦法猶如功能組別,要絕對受控。無法預知結果的公民提名或政黨提名的可能性已被完全排除。參選人要經提名委員會嚴格篩選,確保所有合資格候選人都「愛國愛港」,為北京接受。
篩選的方法,是提名委員會高門檻全票制產生候選人,所謂競爭只限二到三位之間,候選人的同質性非常高,最重要的是北京信得過,然後由香港人一人一票行禮如儀地投票選擇誰做特首,最後由中央任命。
這種鳥籠式的選舉已經確定下來了。香港人會獲告知,你們要求的一人一票選特首,已經實現了。香港的行政長官,得票達一、二百萬,認受性應夠高了,不管你同意也好,反對也罷,你們都應該服氣,接受這樣的結果,乖乖接受統治。
最近,建制中人又再苦口婆心,勸說泛民要接受這樣的方案,無非又是「有幾多袋幾多」,「普選不能一蹴而就」,「這個不是終極方案,還有改變的空間」。爭普選經過十多年的折騰,這種承諾你還信嗎?反正我就不信了。
《基本法》第45條寫得很清楚:行政長官「最終達致由一個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提名委員會已經有「廣泛代表性」了,也「按民主程序提名」了,「普選產生的目標」也達到了,如果接受的話,這就是終極方案,沒有再爭下去的可能和餘地。寧願把政改方案拉倒,原地踏步,民主政制才可繼續爭下去,否則,香港人只能乖乖在鳥籠裏認命了。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