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上錯車的情形屢見不鮮,有時你還在火車上便已經知道上錯車,但問題你的目的地是甚麼?是本來要去的地方嗎?甚麼是人生本來要去的地方?不能中途下車在陌生的地方闖一闖,找尋另一個目的地嗎?《美味情書》兩位主角,會因為年齡差距而改變目的地嗎?還是最後能夠一起到達目的地?你只能親自進場找答案。因為愛情究竟甚麼才是目的地?恐怕沒有人能夠回答。女主角聶惠卡娃的母親對女兒說:她本來很愛她的父親,即自己的丈夫,到了最近幾年他病倒床上卻感到十分討厭。每天早上弄早餐,替不能動的他抹身,一天又一天都同樣地過去,這便是人生幸福的目的地嗎?是愛情的目的地嗎?
聶惠卡娃仍然十分美麗,丈夫卻對她的感情十分冷淡,甚至有了外遇。她以為每天親自下廚的午餐飯壺是自己的丈夫享用,誤打誤撞竟然錯到了伊凡卡漢工作的地方,對飛來的美食甚為享受之餘,還寫了一張紙條給她,說她弄錯了,但食物非常美味。這段由送午餐飯壺,在其中夾有紙條的絪緣便這樣開始了。一個是妻子逝去多年的中老年男人;一個是婚姻出現危機的美麗太太,在互相交換的字條中盡情地把當日的心情和過去的一些故事告訴對方……
人們說有愛沒性的愛情叫做柏拉圖式戀愛,我只讀過他的《理想國》,完全沒見過有這個語句。對於設想世界有一個完美的理型,而世界又是這個理型的不完全複製的人來說,愛情也許也一定有缺憾?明顯在書信往返的過程中產生的一段浪漫戀愛,不可能永遠沒在空想的狀態吧?因為到底現實的人類,於是女的要求見面,約定地點和時間,而伊凡卡漢也盛裝打扮,事實上也到了那個地方……
世界在改變,愛情卻永遠都是這個樣子,有時它會輕輕地撫摸我們的心,給我們一點光和熱,有時又留有一些遺憾,要跑進戲院的觀眾自己負責任,找尋自己的進場目的是甚麼?印度也在改變,而這麼一個原始的愛情故事,發生在平凡的世界,像絲絲流水把甜美和傷感滲進我們的心裏。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