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解密:失眠思想陷阱

睡眠解密:失眠思想陷阱

「睡得不好,明天不能工作。」
「我每晚上床後起碼三小時才可入睡,像是沒法改變。」
「我已失眠四個月,聽說失眠會導致精神病,我要設法使自己入睡。」
「當我不能睡八小時,我沒法投入工作。」
「除非我睡得好,否則我身體一定轉差。」
「我像是沒有能力使自己入睡,真是沒有辦法。」
「睡得不好,甚麼也做不好。」
失眠的朋友有以上想法不足為奇,原來這些想法像一個陷阱,這些似是而非的想法,未有改善失眠之餘,更使人懼怕上床的一刻。想像一下,當出現這些負面想法,情緒定必受影響,可能是焦慮、緊張、無助、擔心、驚慌等等,試問,帶着這些感受,又如何安寧入睡呢?
有位偶爾失眠的朋友,他一直堅信失眠翌日工作表現一定差。有一次,他須出外公幹,又再次失眠,整晚盤算能否推遲明天的會議,睡了幾小時後,他如期出席會議,同時亦能完成任務,亦得到夥伴的讚賞。這次經驗,他發覺自己多年來的負面想法未必一定出現,往往是過份擔心自己的表現,最後真的影響睡眠。在往後失眠的日子裏,他就會心裏想,「雖暫時未能入睡,放心吧,我仍可以應付明天的工作或有好表現」,然後便能輕鬆入眠。
有研究顯示,長期失眠的朋友通常比睡眠健康的朋友容易對失眠產生「負面想法」,導致有負面情緒、影響睡眠。從今天開始,學習如何扭轉這個陷阱,從轉換想法開始。
隔周三刊出

撰文: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社工暨催眠治療師黎詠雅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