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編輯誰主? - 盧先亞

好不主席:編輯誰主? - 盧先亞

吾友資深對沖基金經理,現為「佔中行動」金融界別旗手的錢志健,在《信報》執筆多年,個多月前收到總編輯郭艷明的意見,提議少寫社會政治,多談金融財經,而「題外話」應另放評論版。就此「溫馨提示」,錢兄並未輕言就範,且親函郭總編據理力爭,猶保不失,不過《信報》失信,已是昭然可見,更且陸續有來。
這回是副刊專欄,《櫻桃花開》其中作者陳嘉銘,前日接獲該版編輯來電,要求「調節」一下有篇文章的講法,至於問題所在就是「偏激咗少少」,而「偏激」的對象恰恰是首富李嘉誠,也是該報現有人的尊翁,怪不得「好似唔係幾好」。
縱然作者多番解釋文章立論,編輯仍再三勸喻改寫,作者爭取未果,亦沒改寫打算,惟有表示會另寫一文,編輯方鬆一口氣,且道:「你明就最好啦!」近日潮語也就是「你懂的」。
換稿事件經網上媒體報道,本報遂向《信報》郭艷明查詢,郭總編自是否認因文章內容直指李嘉誠,所以向陳施壓,並聲稱該編輯致電「純粹傾偈咁樣」,亦沒提及文章用辭「偏激」,更沒要求作者改寫,「乜嘢都無」。當記者再問今日會刊登那篇文章,總編強調文章刊載安排,從來「無」變過。睜眼說話的本事,教人想起日前驅趕民選議員的主席,彼此不相伯仲,為向權貴獻媚,大家都真係可以去得好盡。
一版編輯無端端又怎會急於和作者傾偈,起碼本報編輯從來沒有,除了催稿以外。而所謂「編輯自主」,最終又怎會不算在總編輯的頭上,當然總編之上還有「媒老闆」,至於今日媒老闆亦得仰誰的鼻息,又是那句「你懂的」。不過這次倒是沒有干犯北大人,只怕有人護主心切,方拙劣行事。
《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先生最近亦有撰文,論述現今傳媒生態,他且重申辦報「若無法如實道來,哪能心安」,因此在過往多年,他絕不會為了廣告而修改任何一位作者的文字初衷。
然該報早已易手,至於傳媒面對的問題亦遠較回歸前複雜和嚴峻,而為討老闆歡心,遇有礙眼的專欄和節目,不待其上「下令」,觀顏察色希旨承風之輩更滿眼皆是。他們自會揣摩主子心意,並全面配合而行,很多時候更會「超額完成任務」。若先生對照該報作者接二連三的遭遇,只怕苦於自己的悉見。

民眾才是媒體最大的老闆

其實先生當年的老闆何嘗沒有先見之明,金庸早已說:「報紙是老闆的私器」,而「新聞自由,是報社員工向外爭取的,而不是向報社內爭取的。報社內只有僱主與僱員的關係,並沒有誰向誰爭取自由的關係。」僱傭之間尚且如此,更何況媒體主事人和作者之間。已故的著名美國記者李伯齡(A.J. Liebling)亦曾講過同樣說話,「新聞自由的保證只在於那些擁有新聞媒體的人。」
媒體在開放社會向被視為手握「第四權」,然這權得來不易,捍衞更要在所不惜,只因這非但是社會的損失,且是文明的倒退,這一切又豈能以任何經濟量度。
始終相信,民眾才是最大的老闆。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