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城規會昨第二日聽取九龍塘前李惠利校舍改劃土地用途的申述意見,一直爭取土地發展中醫教學醫院和學生宿舍的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重申,地皮撥予浸大發展,屬非黑即白的道理,沒有灰色地帶,若把用地撥作建屋用途,就是香港開埠以來高等教育發展的最大污點。
浸大中醫學院院長呂愛平表示,香港發展中醫教育10多年,至今仍然沒有一所中醫教學醫院是十分可悲的事。
發展局早前將前李惠利校舍地皮剔出賣地計劃,規劃署建議恢復為「政府、機構或社會」用途。浸大代表團昨連續第二日向城規會申述意見。
有教職員代表指出,原本規劃的中密度住宅只提供幾百個單位,最終只會令炒家及爭取在名校網居住的市民得益。
屬中醫院唯一選擇
浸大中醫藥學院院長呂愛平認為「再窮不能窮教育」,對政府早前計劃將地皮改建住宅感到詫異。申述會有多名浸大中醫診所病人出席「撐場」,有病人指浸大中醫院學生目前需到內地實習,若香港有教學中醫院,對學生及病人都有幫助。
陳新滋透露,大學欠缺1,700多個宿位,獲批的北面李惠利地皮只夠興建1,300個宿位,又指已經研究過各種可能性,李惠利地皮是中醫教學醫院的唯一選擇。
但教育局代表指浸大的規劃,包括自資教學空間和宿位,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現有方案已經先確保政府資助課程的學生。局方又指社會對特殊教育學額有需求,初步評估李惠利南面地皮可建一間有24個課室的校舍。
專程由澳門來港出席會議的浸大榮休校長謝志偉發言時說,政府如果拒絕把地皮撥予浸大,將間接削弱香港競爭力,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