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上市的保利文化(3636)凍資超過1,500億元,首日勁升三成。作為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內地拍賣行,保利文化有talking point,擁有一切好好sell的元素,後台夠強大,母公司保利集團創辦人是鄧小平女婿,與解放軍關係密切,在未全面開放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保利尤其在拍賣珍貴的中國古董方面,特別有優勢。
而中國藝術品市場增長,確實令人非常憧憬,2003年至2012年拍賣成交金額每年增長率超過四成,食住中國藝術拍賣市場增長,保利成為全球第三大拍賣行,排在蘇富比、佳士得之後。大陸當代藝術家曾梵志等人才輩出,作品天價成交,驟眼睇,保利無得輸,唯一疑問是中國藝術品的交易數字「水份」有幾多?
大陸「雅賄」手法層出不窮
最近有美國學者着手,研究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與官場貪腐的相關度。大陸官場的「雅賄」手法層出不窮,較常見的是真品扮作膺品,讓受賄官員以低價購入,又或者是商人向官員贈送膺品,日後再以超高價在拍賣會上重新購入,如此一來一回,官員賺取差價,表面上是名正言順投資收益,實際為不見得光的賄款。
今年初,中紀委監察部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文章,專題談到「雅賄」問題有幾嚴重,例如去年中被捕的安徽省前副省長倪發科,擁有上百萬的玉器和書畫,原重慶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文強落馬之後,中紀委發現他藏有張大千「青綠山水」膺品。
「雅賄」風行,買家賣家拍賣行三方不在乎「真假」,只求速速成交。古董、名畫交易價格往往疑幻疑真,真品膺品混雜。路透社曾經報道,一幅出自齊白石手筆的名畫,在十年間被拍賣四次,價錢由3萬美元漲至近80萬美元。
藝術品枱面枱底交易糾纏不清,有時交易能否成交,亦不明確,2011年,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在大陸以4.3億人民幣賣出,轟動一時,但交易拖足兩年都未完成。據保利招股書披露,2013年首10月,藝術品拍賣累計結算率(即實收金額與拍賣價的比例)只是五成三,2011年、2012的比率亦是相若。
拍賣行是買賣的中間人,賺取佣金數字絕對不少,隨時佔成交額五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拍賣行同時負責搜羅和定價藝術品,身兼藝術品的「鑑定師」。
有內地政府背景的北京皇城藝術品交易中心總經理呂立新,早前在《金融時報》中文網撰文,他提到同樣賣一件藝術品,英國佳士得可用長達三年的時間去考證這件器物的藝術價值,中國拍賣行冇一間做得到。
內地官場反貪、加上流動性變得緊張,作為龍頭拍賣行的保利文化短期內肯定會受影響。問題是保利能否把握機會,將內地拍賣行改革,走向專業化、制度化,縮減交易水份,總好過靠假成交谷高增長。
強國富豪寧幫襯佳士得
強國富豪購買力毋須置疑,之不過大陸富豪真正買藝術品投資,選擇的可能是全球最專業拍賣行,寧願在法制清晰的地方做交易。中國富商王健林旗下的大連萬達集團,去年以超過2億港元投得畢加索名畫《兩個小孩》,王健林幫襯的並非中國拍賣行,而是英國的佳士得,交易地是美國紐約。 保利文化能否走向真正專業化,關鍵並非大陸市場成績有多亮麗,更好指標可能是保利在沒有國家保護下,在香港等海外市場,能否與其他拍賣行一拼高下。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