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餸 健康食

隔夜餸 健康食

【本報訊】自行烹調的住家飯比出外用膳健康,但煮飯前未能預計好份量,煮得太多,或上班族為了慳工夫,一次過煮大碟再分數餐吃,難免要為處理隔夜餸菜而煩惱。營養師表示,儲存及翻熱隔夜餸要注意食物衞生以免細菌在食物滋生或變質,將餸菜多次雪藏及翻熱後進食更是高危,最理想還是能做到「餐餐清」。
記者:陳沛冰

香港營養學會候任會長張智良表示,食物於室溫內不應存放超過兩小時,否則會滋生細菌甚至毒素,之後放入雪櫃翌日再翻熱,也未必能消除所有毒素。若有家庭或朋友聚會又剩下大量食物,需於兩小時內將飯菜放入雪櫃,並於0至4℃冷藏。

應兩天內吃完

隔夜餸放在雪櫃應於一至兩天內吃完,否則有機會變壞。若必須存放超過兩天,應放入0℃以下急凍,因低溫及急凍時食物中的水份變冰,能更有效抑壓細菌滋生。食物加熱時,中心溫度要達75℃,才能確保食物完全熱透。
不少家庭主婦為方便,會煮一大碟餸,吃剩後放入雪櫃第二日翻熱再吃,再吃剩又放回雪櫃,第三日再翻熱吃,於是一碟隔夜餸分數天吃。他表示,一碟隔夜餸「雪完又煮,煮完又雪」,會增加細菌滋長及食物中毒風險。因該碟隔夜餸暴露於室溫時間及解凍次數增加,可令細菌滋生更厲害。若想慳工夫「煮一次分幾餐」,或預計一碟餸要吃多天,應將餸菜按每次食用份量分開存放,「用獨立嘅盒分開裝起幾餐嘅份量,食幾多先翻熱幾多」。
越來越「惜食」的市民,會將在食肆吃剩的食物「打包」,但他提醒要注意攜帶打包餸菜的時間,「好多時出街食飯唔止兩個鐘,如果食完飯仲行街,食物係室溫超過兩個鐘就有風險」。
喜歡帶住家飯的上班族,他建議為健康着想須使用保溫袋,回公司後應立即將飯盒放入雪櫃,避免飯盒長時間存放於室溫中滋生細菌。

減少隔夜餸秘訣

1.煮飯前盡量準確預計每人的食用份量,以免煮太多
2.餸菜買回家後可分開數次煮,如將一條魚分兩次烹調,不需一次過煮熟整條魚
3.不應一次過煮數日餸菜,可嘗試不同的烹調方法,如只用飯煲煮飯及蒸肉餅,既可節省燃料,翌日又可再煮新鮮飯菜
4.外出用膳時不要「眼闊肚窄」點太多食物,若份量不夠,寧願用膳中途再點菜

資料來源:香港營養學會候任會長張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