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日本籍的朋友知道我在福岡,就傳短信來說一定要吃福岡的「明太子」。我回短信問你知道「明太子」是什麼人先製造的嗎?他說難道不是日本人?我說是日本人就不問你了。「明太子」其實是韓國食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日本百廢待興,福岡有一個雜貨店老闆動腦筋想弄點什麼新的營生,於是跑去韓國,見到了韓國人做的辣魚子,心念一動,回到日本就做出類似的產品,起名叫「明太子」。
明太子是一種鱈魚的卵巢,日本人做什麼東西都仔細,就算是抄襲回來的東西都能改良得令原產品黯然失色。所以「明太子」到了日本人手裏,由一款粗食轉變出許多味道的精品來。幾年前我去參觀過福岡的「明太子」工廠,那是個規模不小的企業,他們的製作過程從海上捕魚開始,魚捕上來即刻取卵,然後將之放進一個不停旋轉的機器內,保持魚卵的新鮮度,盡快運回工廠,經過許多道工序,調配出各式各樣的「明太子」。於是福岡市面上,也到處都買得到各種各樣的「明太子」。「明太子」也就成了福岡的「名物」,可生吃下飯,可烤熟了下酒,一說「明太子」,許多人都豎大拇指,卻沒有幾個知道這原來是韓國人的東西。